財長下令檢討 稅務減免設上限制度

(台泰時報10月9日電)泰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艾克尼迪(Ekniti Nitithanprapas)9日宣布,政府正進行自數十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稅制減免結構改革,目標在於建立明確上限制度與統一稅收優惠框架,預計將於今年11月定案,並提交至國家財政與貨幣政策委員會審議。

艾克尼迪指出,目前稅務減免措施分散、重疊且缺乏整體性規劃,導致部分稅收優惠效果不彰,甚至影響財政穩定。他表示:「現行減稅項目過於零散,缺乏清晰框架,未來必須設定年度上限(ceiling),以確保稅收結構穩定並提升政策透明度。」

據了解,財政部已成立專案小組,評估減稅項目重整可行性。初步方向為不修正主要稅法,而透過部會層級的部長令或子法規進行調整,避免立法延宕。艾克尼迪指出,此次改革預期可「不動大法、但達實效」。

他並透露,其中一項重點措施為推動「個人儲蓄帳戶制度」(Individual Saving Account, ISA),由泰國證券交易所(SET)提出建議,旨在整合分散的減稅型投資產品,如退休基金、保險與債券投資等,使個人投資選項更具彈性且不需不斷推出新產品。

艾克尼迪說明:「ISA制度將所有投資減稅工具整合於同一帳戶中,讓民眾可依自身偏好選擇配置,如購買政府債券、投資股票或海外基金,不再受限於特定產品。」他並強調,若能成功實施,將有助提升民眾理財自主性並促進資本市場多元發展。

消息人士指出,財政部的改革方向同時著眼於「收入面」與「支出面」。在收入端,政府將檢討現行稅制中仍存在的漏洞與重複減免機制,確保稅收基礎穩固;在支出端,則將強化預算透明度,要求各部門清楚揭示資金來源與用途,避免超支或重複撥款。

此外,政府亦計畫在中期財政規劃(Medium-Term Fiscal Framework)中,加入明確的減稅支出上限指標,作為評估財政可持續性的關鍵參數。艾克尼迪表示,該計畫預期於未來四個月內完成細化,並在年底前提出具體方案。

根據財政部內部初步評估,目前泰國共有逾50項與個人所得稅或法人稅相關的減免措施,年度減收金額估計達3,500億銖。學界普遍認為,建立統一管理制度有助提升稅制公平性,並釋放更多財政空間支應公共投資。

同時,政府亦將持續推動中長期財政紀律改革,包括預算資訊公開、數位報稅系統強化及稅收資料整合,以建立更有效率的財政管理體系。

艾克尼迪最後表示,稅制改革的最終目標,是「讓稅收制度更清晰、減免政策更公平、資金流動更有效率」,並呼籲社會各界給予支持,以共同推進泰國財政體系的現代化轉型。

圖片來源:Thansettakij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