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食品價格走低 金管會強調仍非全面性通縮

(台泰時報10月9日電)泰國貨幣政策委員會(MPC)於8日召開例會,以5比2票決定維持政策利率在1.50%,並同步大幅下修2025年通貨膨脹預測至0%,主因能源與新鮮食品價格持續下跌。不過委員會強調,當前物價低迷屬於個別項目現象,尚未構成「通貨緊縮(Deflation)」風險。

貨幣政策委員會秘書長薩卡蓬(Sakkaphop Phanyanukul)表示,通膨下修為本次會議焦點。委員會將2026年通膨預期降至0.5%,核心通膨則維持在0.9%至1%之間,幾乎未變。主因為油價長期走弱與農產品價格下滑,使消費物價指數(CPI)維持低位直至2027年才可能回到央行設定目標區間。

他指出,通膨走低不代表通縮。若屬通縮,應出現各類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及消費支出萎縮,但目前下降僅集中在能源與生鮮食品等少數項目。整體市場仍保持交易活躍,並未出現需求大幅收縮。

薩卡蓬說:「目前尚未觀察到通縮訊號。若未來多數消費品同步降價,尤其日常用品價格全面下滑,才可能構成真正的通縮風險。」他補充,目前央行正研究更能反映實際生活成本的物價指標,因部分民眾雖體感物價高,但統計顯示整體生活支出變動有限。

MPC認為,在經濟增速放緩與低通膨環境下,維持寬鬆貨幣政策是必要之舉。2025年國內生產毛額(GDP)預測自2.3%下修至2.2%,2026年降至1.6%,顯示泰國經濟仍低於潛在成長率。

委員會並指出,實質利率(扣除通膨後)仍略為負值,顯示金融環境總體維持寬鬆。目前泰國利率水準為全球第三低,僅高於瑞士與日本。儘管如此,MPC仍須保留「政策空間(Policy Space)」以應對未來潛在衝擊。

薩卡蓬說明:「若在經濟不確定性仍高的情況下過度降息,一旦出現外部衝擊,將缺乏政策應對餘地。我們在新冠疫情時曾將利率降至0.5%,因此需保留足夠空間以防突發危機。」

在經濟面,MPC觀察到第三季製造業生產明顯萎縮,部分源於工廠維修期延長與臨時停工增多。此外,銀行業貸款總額已連續四季呈負成長,反映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疲弱與信貸審查趨嚴。中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NPL)持續上升,顯示該群體仍面臨償債壓力。

委員會並指出,雖然出口於上半年增長達13%,但近期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川普稅)影響,出口動能略為放緩。不過全年仍可望維持10%的增幅。觀光業則溫和復甦,全年預計旅客人數達3300萬人,低於原預期但趨勢穩定。

在政策傳導部分,自2024年底以來央行已四度降息,貸款利率傳導效果約為60%,顯示寬鬆政策已逐步滲透至實體經濟。不過MPC認為,大企業受惠程度仍高於中小企業,未來將加強監測政策傳導公平性,避免金融體系出現結構性落差。

MPC重申,短期內將維持現有利率水準,並持續觀察國內消費與價格變化。若出現需求疲軟與價格全面下跌,將考慮進一步政策調整。

圖片來源:Bangkok Biz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