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不虛行 泰政府立法奠基正義

(台泰時報10月8日電)泰國總理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8日在泰國司法研究院(TIJ)舉行的「法治:國家競爭力的基石」論壇上發表演講,強調將在未來四個月內奠定國家法治根基,確保司法體系獨立、公正運作。他指出,政府的施政方向以「依法治理」為核心,絕不允許政治干預司法,也不容「選擇性正義」出現。

阿努廷表示,儘管自己並非法律背景出身,但始終堅信「法治」是國家存續的根本。身為工程師出身,他以「打下穩固地基」比喻國家治理,認為正義與法治即是社會的「樁基」,沒有公平與秩序的制度,社會終將陷入動盪。「每個人都需要法律的庇護,法律存在的目的,是讓所有人都能在平等的原則下生活。」

他指出,近年社會對政府運用權力的疑慮逐漸升高,但強調現任政府不會將司法作為政治工具,更不容許任何官員以職權施壓或扭曲法制程序。他說,若司法體系被少數人操控,「那比任何專制更危險」,因為它可以決定人民的命運與國家的方向。

阿努廷提到,泰國正面臨貪腐、詐騙、毒品與網路犯罪等威脅,唯有透過嚴格的法治與紀律,方能恢復社會信任。他警告,若國家機構未能堅守法治原則,人民將失去信心,外資也將流失,最終導致國家競爭力衰退。

他表示,政府將嚴格執行反貪措施,若發現公務員利用法律圖利政黨或個人,將視為嚴重違紀行為並嚴懲不貸。同時,政府將強化反洗錢、反毒與跨境犯罪的執法合作,確保法制改革與國際標準接軌。

阿努廷強調,法治是吸引投資與維持經濟穩定的基礎,若一個國家缺乏可靠的司法制度,將無法獲得國際信任。他指出,泰國正積極邁向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資格,而法治、經濟穩定與治理透明度是申請的三大核心條件。

他坦言,重建制度化法治非一朝一夕之事,需全社會共同參與。未來四個月,政府將完成法治改革藍圖,為後續政府制定明確方向與約束框架,使泰國在國際舞台上以穩定與尊嚴競爭。他表示,「這四個月不會白費,這將是為國家打下的基樁,為下一個十年鋪路。」

阿努廷最後強調,法治不僅是法律問題,更是一種「正義文化」,必須自家庭教育、社會制度與政府治理中共同培養。他期盼泰國能真正成為一個依法行政、人民信任、國際社會讚許的「法治國家」,讓公平與秩序成為社會的長遠基礎。

圖片來源:泰國司法研究院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