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銀上調預測 泰GDP明年估成長2%

(台泰時報10月7日電)世界銀行(World Bank)7日發布《東亞暨太平洋經濟更新報告》(East Asia and Pacific Economic Update)指出,泰國2025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2%,並預期2026年將增長1.8%,較7月的前次預測(1.8%)略為上修。報告同時警告,泰國仍面臨政治不確定性與外部貿易壓力等風險,可能抑制民間消費與投資活動。

世界銀行東亞暨太平洋區首席經濟學家阿迪提亞(Aaditya Mattoo)在曼谷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儘管全球與區域經濟普遍放緩,但泰國在觀光與服務業支撐下,仍維持有限成長動能。2025年泰國GDP將溫和上升至2%,略高於先前預期,主要受惠於政府投資與部分外資流入的支撐。然而,內需疲弱與政治局勢變化仍為主要不確定因素。

阿迪提亞指出,全球經濟自年初以來普遍承受壓力,特別是美國提高進口關稅後,對東南亞出口國造成負面衝擊。泰國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其主要經濟引擎在今年第三季出現放緩,部分原因來自上半年庫存消耗完畢及外部需求減弱。報告同時顯示,東亞與太平洋地區整體成長率預期為4.8%,低於去年的5.0%,而2026年將進一步放緩至4.3%。

針對東協五國(ASEAN-5)——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與泰國,世界銀行預估今年平均成長率為4.6%,明年略降至4.5%,明顯低於2024年的水準,反映該區域出口依存度高、受全球貿易變數影響深遠。

報告指出,導致經濟放緩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三項:首先是全球貿易限制(Trade Restriction)持續增加,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對中國與東南亞商品加徵關稅,使區域出口競爭力下降。其次是全球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Trade Uncertainty)升高,造成投資決策延遲。第三則為整體全球經濟成長疲軟,特別是七大工業國(G7)若成長下滑1個百分點,將可能拖累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成長約0.6個百分點。

在就業面,報告指出,儘管泰國總體就業率維持在90%以上,但15至24歲青年族群仍面臨進入勞動市場的困難,反映結構性問題持續存在。東亞地區多國勞動生產力偏低,非正式就業比例高,尤其在泰國,生產力偏低的勞動群體占整體勞動人口60%至70%,其中多數未納入正式登記體系(Informal Sector)。

阿迪提亞補充指出,儘管中產階級比例上升,但貧困線邊緣的脆弱族群同步增加。結構性轉變、自動化與產業動能不足(Lack of Firm Dynamism)等現象,正使部分家庭面臨生活風險。世界銀行建議,泰國政府應加速勞動技能提升與產業升級,強化人力資本以支撐長期成長。

報告最後指出,若全球貿易摩擦緩和、國內政治穩定,泰國有望在2026年後逐步恢復中期增長軌道,惟當前仍須關注外需不振與政策執行速度等挑戰。

圖片來源:AI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