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泰時報10月7日電)泰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SCB EIC)指出,近年中國承包商加速進入泰國市場,對本地營建產業造成明顯衝擊。2020年至2024年間,中資在泰國建築業的直接投資年均成長率達21%,中國企業多以合資形式參與基礎設施與商業建設專案,使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報告指出,中國房地產危機導致國內建築需求下滑,促使中國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其中泰國因都市化與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旺盛,成為主要目標。自疫情以來,中資承包商參與泰國多項工程,範圍涵蓋商業建築、土木工程、公路橋樑、礦業及鐵路地鐵系統等。
然而,泰國承包商長期面臨生產力偏低、成本高企及資金周轉困難等結構性問題,中資業者的加入使價格競爭更加激烈。部分中國公司以低價搶標,並大量採用中國製建材,造成當地供應鏈受到衝擊。
今年3月曼谷地震事件一度影響市場信心,公共部門工程監管趨嚴,但民間專案仍持續推進。報告指出,擁有良好履約紀錄、能準時交付且採用新技術的承包商,仍可維持市場競爭力。
報告亦指出,政府應在吸引外資與保護本地產業間取得平衡。除要求外國承包商與泰企合資外,應規定使用泰國勞工與國產建材,並確保技術轉移落實。同時,需防範外資利用泰國公司作為代理(Nominee)進行不當經營,以維護市場公平。
政府還可考慮透過稅務減免及研發補助,鼓勵本地承包商投資技術創新,並設立專案基金支援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SCB EIC認為,若能推動研發與智慧建築技術,泰國營建業仍具區域競爭潛力。
專家分析,泰中建築產業的互動將長期並存。中資帶來資金與技術,但也改變市場生態;泰國業者唯有積極轉型創新,方能在開放競爭中穩固地位。
圖片來源:AI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