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轉攻數位與綠色 泰經濟新動力浮現

(台泰時報10月7日電)在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中小企業(SMEs)與新創公司正逐步成為泰國經濟的關鍵驅動力。這些被譽為「小巨人」的企業,憑藉靈活性、創意與在地文化洞察,正引領泰國走向數位化與綠色經濟的新階段。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2025年世界投資報告》,2024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下降達11%,反映地緣政治、貿易規範與環境標準的多重壓力。此背景下,泰國的中小企業與新創產業展現出韌性與創造力,在動盪中成為穩定國內經濟的重要支柱。

在「東南亞貿易與發展論壇2025」(Southeast Asia Trade and Development Forum 2025)上,「Little Giants」專場吸引區域內眾多SMEs與新創代表分享經驗與政策建議,討論如何讓「小巨人」在國際市場上成為「改變遊戲規則」的力量。

國際貿易與發展研究院(ITD)董事會主席宋吉(Somkid Lertpaithoon)指出,全球正面臨科技進步、地緣政治緊張、環境危機與貿易壁壘等結構性風險。對東協而言,這些挑戰凸顯強化區域經濟韌性與供應鏈穩定的重要性,同時促進環保合作與創新發展,以將風險轉化為競爭優勢。

ITD院長蘇帕吉(Supakit Charoenkul)則強調,當前企業正同時面對風險與機會,從貿易戰、資訊失真到AI技術轉型,均對泰國企業造成衝擊。他指出,本次論壇除知識交流外,更肩負政策建議功能,協助政府制定因應全球變局的策略。

印尼創意媒體公司Bigdonte創辦人東尼(Doni Teguh Pribadi)分享,企業成功的關鍵在於「保持信念、理解文化並運用科技」。他表示,公司運用「Human + AI」概念,讓人工智慧成為輔助創造力的工具,而非取代人類靈感的手段。

來自緬甸的IMU University創辦人蘇亨(Soe Hein)則指出,文化理解是市場成功的前提。IMU已從傳統大學轉型為線上教育平台,透過AI降低營運成本並提升教學標準,成為區域教育創新的典範。

越南AseanHub執行長陳東尼(Toni Trinh)表示,跨境中小企若不擁抱AI、區塊鏈與自動化技術,將難以競爭。他的公司以數位平台結合在地夥伴,推動健康與綠色產品出口,但仍面臨融資與技術瓶頸,呼籲政府加強扶植基礎結構。

來自泰國的Ascend Money執行長蒙西妮(Monsinee Nakapanant)則以金融科技為例指出,公司使命是讓民眾普惠金融服務。其推出的虛擬MasterCard與微額貸款服務,已覆蓋六個東協國家,展現中小企業以創新改善生活的潛力。

同時,Moreloop共同創辦人塔摩婉(Thamonwan Wirojchayanyan)分享,循環經濟是中小企業邁向永續的機會。該公司將「布料廢料」轉為高價值再生產品,建立超過百家工廠的合作網絡,實現環境與商業的雙重收益。

UNCTAD報告指出,儘管全球FDI下滑,數位與綠色經濟投資卻逆勢增長。若泰國能強化人力資本與數位基礎設施,將有望成為區域數位與綠色經濟樞紐。

綜觀論壇共識,SMEs與新創企業的成功不僅依賴技術,更源於對人與社會的理解。唯有政策支持、資金流通與科技普及並行,泰國的「小巨人」方能穩健成長,在全球舞台上展現競爭力。

圖片來源:Posttoday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