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泰時報10月7日電)泰國工業總會(FTI)副主席碧功(Pikthong Thongyai)於本月公布「FTI CEO Poll」第46次調查結果,指出泰國工業界普遍認為國家競爭力在區域中仍屬中等水準,主因在於法規老舊、行政體系僵化及勞動力結構失衡。工總呼籲政府應加速推動法制與行政改革,並引入數位化審批系統,以提升經濟效率與產業競爭力。
碧功表示,本次調查以「泰國與區域競爭對手之產業競爭力比較」為主題,結果顯示泰國在生產成本、科技能力、勞動生產率、環保管理與市場通路等方面仍具一定優勢,但整體發展速度明顯落後於鄰國。尤其在行政效率及政策落實上,仍有多層重疊與程序冗長的問題,導致企業經營成本高、投資決策遲滯。
他指出,受訪企業主管普遍認為,泰國的地理位置與基礎設施是最具競爭力的因素,占比達73.8%。但同時,高達91.2%的受訪者指出,「法規陳舊且制度缺乏改革」是導致國內GDP增速落後的最大主因。今年第二季泰國GDP僅成長2.8%,為東協最低。
碧功進一步說明,若政府不積極推動法規改革與行政現代化,將影響外資信心與產業升級步伐。他建議政府應以科技為驅動,將數位系統與自動化工具導入行政審批流程,以簡化手續、降低時間與成本,同時提升透明度與民眾信任。
「行政改革不僅能改善投資環境,也能成為推動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動能。」碧功強調,工總建議政府建立一個跨部門協調機制,由總理府直接監督改革進度,確保政策落地。
調查結果另顯示,57.2%的企業認為「高技能勞工短缺」與「人才培育與產業需求不符」是削弱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碧功指出,許多產業面臨數位轉型與自動化挑戰,但技術人才供應不足,使企業無法有效升級生產體系。
對於應優先推動的政策方向,受訪者有66.9%支持「加速法規改革與行政數位化」,其次為稅務與勞動法修正,以及強化教育與技能訓練體系。至於未來最具潛力的戰略產業,34.5%受訪者看好「農業與生物科技」將成為下一波經濟成長的主要引擎。
碧功強調,泰國在區域經濟中仍具戰略位置與供應鏈優勢,但若法制與行政體系無法跟上產業轉型速度,將錯失外資機會與新興產業投資潮。他呼籲政府在今年內提出具體時間表,並展開跨部門改革,以重塑泰國經濟競爭力。
圖片來源:Matichon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