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泰時報10月6日電)泰國醫界提醒,若出現「聽見不存在的聲音」或「看到虛幻畫面」等情形,可能是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的早期徵兆。此病屬嚴重精神疾患之一,患者若未接受適當治療,恐影響生活功能,甚至危及自身與他人安全。
專家指出,思覺失調症的核心症狀包括幻聽、幻覺與妄想,患者常無法區分現實與幻想,導致社交能力下降、行為異常,或逐漸脫離現實世界。該疾病多在青少年或青年階段發病,若未及時治療,會影響學業、工作與人際關係。
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與遺傳因素高度相關。若父母或直系親屬曾罹患此病,發病機率將高出一般人兩至三倍。此外,長期濫用毒品與興奮劑亦是主要危險因子,特別是安非他命、氯胺酮、大麻及笑氣等物質,皆可能干擾大腦神經傳導,導致持續性幻覺與妄想。
醫療界指出,部分患者即使停止吸毒,幻覺仍持續存在,顯示腦部已受損無法完全恢復。近年新型娛樂性藥物流通,使思覺失調症病例有上升趨勢,且部分患者在發病期間可能出現暴力或攻擊行為。
醫師提醒,思覺失調症患者常出現自我封閉、不願與人互動的情況,並伴隨生活能力退化,如疏於清潔、不關心外在環境,甚至在公共場所出現不當行為。若病情惡化,可能出現強烈的被害妄想或幻聽指令,導致衝動或攻擊行為。
臨床觀察顯示,患者主要風險包括兩方面:一是對自身安全缺乏意識,易發生危險行為;二是可能誤以為他人意圖加害,進而攻擊他人。專家呼籲,若發現家人或朋友長期出現異常言行、幻聽或幻想,應盡快就醫。
醫界強調,早期介入與持續治療可顯著改善症狀,包括藥物治療、心理輔導與家庭支持等綜合措施。社會大眾應消除對精神疾病的偏見,理解其屬於可治療的醫學問題,而非道德或性格缺陷。
政府與相關單位亦推動心理健康宣導,特別針對青少年及高壓職場族群,鼓勵學習壓力管理與情緒調適。專家建議,一旦出現長期失眠、焦慮或社交退縮等前兆,應盡早尋求專業協助,以防病情惡化。
圖片來源:AI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