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債務連降七季 銀行放貸十五個月負成長

(台泰時報10月6日電)泰國中央銀行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家庭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降至86.8%,為連續第七個季度下降,並回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同時,泰國開發研究中心(KResearch)指出,截至今年8月底,商業銀行貸款已連續十五個月出現負成長,顯示整體經濟動能仍顯疲弱,銀行業維持謹慎審貸態度以控管資產品質。

根據泰國央行資料,家庭債務比例自2023年以來持續下滑,從疫情高峰後逐步回落,至2025年第二季降至86.8%,為自2020年第一季(84.6%)以來最低水準。分析指出,這一趨勢反映出民眾信貸需求減弱、銀行放貸保守,以及通膨壓力下消費支出放緩的多重影響。

截至第二季,全國家庭貸款總額達16.3兆泰銖,其中以房貸與個人消費信貸占比最高。具體結構顯示,用於購置住宅與房地產的貸款達5.66兆泰銖,個人消費性貸款為4.68兆泰銖,職業經營貸款為2.89兆泰銖,車貸與機車貸款1.55兆泰銖,信用卡及個人信貸1.31兆泰銖,教育貸款則為6,664億泰銖。

泰國家庭主要負債集中於房屋與消費支出兩大類別,顯示住宅成本與生活開銷仍是家庭財務壓力來源。儘管整體債務比例下降,但民間消費尚未完全復甦,部分家庭仍需時間修復財務結構。

根據KResearch針對17家主要商業銀行的追蹤,2025年8月底銀行淨貸款與應收利息合計13.49兆泰銖,年減1.35%,為自2024年6月以來連續十五個月下降。該機構指出,貸款收縮與經濟增長乏力相呼應,銀行業面臨消費疲軟、企業投資放緩、及不良貸款(NPL)風險增加等挑戰。

KResearch分析,銀行當前的策略重點在於資產品質管理與風險控管,對新貸款審批更加嚴格。特別是在中小企業與個人信貸方面,銀行傾向延緩放款或要求更高擔保,導致信貸成長空間受限。

另一方面,截至8月底,17家商業銀行存款總額為16.18兆泰銖,年增2.66%。該增幅部分來自去年同期基期偏低,因當時正值國家開放銷售儲蓄債券與政府債券期。專家指出,存款持續增加顯示資金仍留於銀行體系,但未有效轉化為投資與消費動能。

金融分析人士認為,未來家庭債務仍有下降空間,但信貸回升將取決於經濟基本面改善與政策刺激效果。若通膨穩定且就業市場逐步回溫,家庭購屋與消費性貸款需求有望逐步回升。不過,若經濟仍處於低速成長期,信貸市場恐將持續疲軟。

目前,泰國政府正在研擬多項財政措施以刺激國內需求,包括促進房地產市場與家庭消費支出方案。分析指出,若相關政策與銀行貸款審批逐步放寬,將有助於減緩信貸收縮壓力並支持經濟復甦。

圖片來源:The Standard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