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泰時報10月6日電)泰國商務部宣布,過去八個月內成功查獲近三百萬件侵權商品,總值超過十億泰銖,顯示當局持續加強打擊仿冒品與侵權行為,保護智慧財產權(IP)並維護國際貿易信譽。
商務部智慧財產局局長阿蒙(Oramon Sapthaweetham)表示,該局與警察總署經濟犯罪打擊局(ECD)、特別調查廳(DSI)、海關總署以及多家權利持有人企業合作,根據智慧財產權執法行動計畫,在全國多個熱點地區展開聯合查緝,包括曼谷的百貨商圈及北欖府(Samut Sakhon)一帶的倉庫。行動中查獲大量假冒名牌商品,如手錶、眼鏡、服飾與珠寶等,販售渠道涵蓋線上與線下市場。
阿蒙指出,這些執法行動不僅旨在維護品牌持有者權益,也為防止消費者購買劣質與危險商品,並避免損害國家形象及外資信心。泰國在國際智慧財產權評估中的表現與投資吸引力密切相關,因此持續打擊侵權行為是推動經濟競爭力的重要一環。
根據統計,2025年1月至8月期間,全國共立案863件,查獲侵權商品約296萬件,估計市值超過10億泰銖。其中,警察總署查獲628件、沒入165萬件商品;特別調查廳6件、約92萬件;海關229件、約39萬件。雖然案件數量較2024年同期下降7.6%,但查獲的物品數量增加27%,顯示執法機構已將焦點轉向大型供應鏈與主要批發源頭。
她指出,查獲物品多為危及健康與安全的商品,包括食品、化妝品、潤滑油、汽車零件及假冒名牌服飾與飾品等。商務部已加強與相關部門協調,針對曼谷及各府侵權重災區展開聯合行動,特別是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列入「惡名市場」(Notorious Markets)名單的地點。
此外,智慧財產局也推動線上平台治理,與公私部門共44家單位簽署「網路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備忘錄」(MOU),涵蓋Lazada、Shopee、TikTok Shop、Nex Gen Commerce與NocNoc等主要電商平台。透過「通知並下架」(Notice and Takedown)機制,已成功下架涉嫌侵權商品2,361項。未來該局將擴大合作至更多尚未簽署MOU的平台,強化數位領域的智慧財產權保護。
阿蒙強調,公部門、權利持有企業及民眾的合作至關重要。社會必須共同培養尊重創作與智慧財產權的意識,拒絕購買或使用仿冒品,以支持合法創作者與本地產業發展。她指出:「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僅關乎法律,更關乎泰國的創新環境與國際形象。」
專家認為,此次執法成果顯示泰國政府在國際智慧財產權保護上持續展現決心,有助於鞏固外資信心與提升貿易合作的透明度。
圖片來源:Matichon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