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分化 泰企迎戰後全球化挑戰

(台泰時報10月6日電)泰國曼谷——在2025年可持續發展博覽會(Sustainability Expo 2025,簡稱SX2025)期間舉行的「TSCN Business Partner Conference 2025」論壇上,泰國四大企業領袖共同指出,全球正步入「後全球化」(Post-Globalization)時代,供應鏈體系因地緣政治對立而出現分化,泰國企業必須以「全方位思考」(Comprehensive Thinking)與「重新學習」(Relearn)為核心策略,打造具韌性與永續性的經濟體系。論壇主題為「調整思維、翻轉企業,於動盪中求生」,邀請四位企業領袖同台交流,分別為泰國飲料集團(Thai Beverage)首席執行長塔帕南(Thapana Sirivadhanabhakdi)、正大集團(CP Group)執行長蘇帕猜(Suphachai Chearavanont)、暹羅水泥集團(SCG)總裁塔瑪薩(Thammasak Sethaudom),以及泰聯集團(Thai Union Group)執行長提拉蓬(Thiraphong Chansiri)。四人一致認為,地緣政治與科技變革正重塑全球貿易格局,企業唯有快速決策與持續創新,方能在不確定環境中維持競爭力。

塔帕南表示,世界經濟正從「全球化」轉向「後全球化」,各國紛紛以國家利益為優先,美國推動「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政策,加劇全球供應鏈重新洗牌。他強調,泰國企業必須理解這一結構性轉變,並藉機重塑角色,使泰國成為「區域投資與貿易中心」。他並指出,泰國將主辦2026年世界銀行年會(World Bank 2026),是展示「可持續經濟樞紐」形象的關鍵契機。

蘇帕猜則指出,新時代的經濟不再由資本與勞力驅動,而是由「創新與數據」驅動。他稱此為「創新主義經濟」(Innovation-ism Economy),並呼籲企業成為「學校與實驗室的結合體」。他表示:「企業要勇於小規模失敗、快速學習,才能實現長期成功。」他建議企業設立創新實驗室,加強與新創公司、學界及跨產業的連結,以推動全國創新生態系統。同時提醒,泰國各界連結仍不足,尤其企業與學術界之間的合作不夠密切,「我們都該回到學校,重新學習(Relearn),以培養符合未來的技能。」

暹羅水泥集團總裁塔瑪薩指出,全球供應鏈分化已明顯成形,特別是在能源、石化及電子產業。過去小國為保護本地產業,如今反而是大國築起關稅壁壘,世界進入「保護主義」(Protectionism)與「去碳化」(Decarbonization)時代。他建議泰國政府推動「綠色融資」(Green Financing),以降低企業轉型為綠色生產過程中的資金成本,並提出建立「東協綠色金融中心」(ASEAN Green Finance Hub),讓中小企業能參與新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泰聯集團執行長提拉蓬指出,近五年來企業連續遭遇疫情、俄烏戰爭及美國貿易壁壘衝擊,出口業深受影響。他強調,「強而有力的政府」對於在無規則的全球競爭中維護國家利益至關重要。泰聯已提前一年展開組織轉型,使企業在危機中保持靈活。他總結企業應具備三項核心策略:「精簡(Lean)、具成本競爭力(Cost Competitive)、反應迅速(Faster)」,以在變化中維持競爭力。

論壇最後,蘇帕猜總結表示,企業須進入「主動學習經濟」(Active Learning Economy)時代,並提出三大原則:第一,「思考全面」,理解全球經濟、科技、社會與環境的多面向互動;第二,「快速決策」,因延遲即是失去機會;第三,「持續學習」,打造鼓勵實驗與創新的組織文化。他強調,永續發展不僅是環保議題,更是「生存戰略」。只有透過企業、政府與學界的合作,建立「共學經濟生態系」,泰國才能從「生產者」轉為「價值創造者」,在新全球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

圖片來源:Thansettakij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