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C防洪先行 泰國投資1.8億打造水資源屏障

(台泰時報10月5日電)泰國東部經濟走廊(EEC)地區持續推進防洪與儲水工程,工業區管理局宣布投資18億泰銖興建防洪堤壩及儲水設施,以應對拉尼娜氣候帶來的強降雨與未來乾旱挑戰,確保產業與投資運作不中斷。

EEC政策委員會秘書長朱拉(Chula Sukmanop)指出,目前EEC區內的工業與城市擴張迅速,水資源供應已接近飽和。為預防未來乾季水量不足,政府正推動在東部多地興建中小型蓄水池,特別沿邦巴功河(Bang Pakong)流域設置私人儲水池,並鼓勵企業開挖土坑收集雨水,供工業及地方使用。

朱拉表示,今年至明年仍受拉尼娜現象影響,降雨量將高於平均,為此EEC計劃趁雨季積極蓄水,作為未來乾季用水儲備。由於大型水庫多屬國家公園區域,新開發受限,EEC因此採取「分散式儲水」策略,推動地方多點儲水模式,以減少對主水源的依賴。

另一方面,泰國工業區管理局(IEAT)總裁蘇梅(Sumet Tangprasert)表示,防洪工作是今年首要任務。目前已投入約18.57億泰銖於四大工業區防洪系統,包括阿育他耶府的那空魯昂、邦巴茵及班瓦地區,以及北欖府的邦普工業區。各區已完成防洪堤防與排水系統升級,部分區域設有高度超過八米的防洪牆,超越2011年水患峰值。

IEAT指出,邦普工業區防洪工程已完成53%,預計於2026年4月全面啟用,屆時可達每小時排水16萬立方公尺的能力。同時,IEAT與皇家灌溉局建立即時監測系統,每日回報水位與流量資訊,確保可隨時調整防洪應變。

此外,當局強調,防洪不僅為保護資產,更是投資信心的象徵。2011年大洪水導致多家外資工廠受損後,泰國政府將「防災型產業區」列為長期政策核心。本次計畫不僅涵蓋EEC三省,也延伸至上游工業區,形成聯動性防洪網絡。

EEC方面亦表示,將與國家水資源辦事處合作推進跨區域蓄水系統,優化水流分配,減少70%的海水排放損失,提升儲水利用率。官方同時鼓勵企業與地方社區共同投資水資源基礎設施,推動「產業共水模式」,確保工業持續運作與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目前包括羅賈納工業區等私營園區已完成防水牆建設,全長約80公里,足以抵禦中度洪水。專家認為,EEC的水資源策略兼顧「防洪」與「儲水」雙軌,有助強化區域韌性,為吸引新投資與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圖片來源:Prachachat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