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再啟動 泰國邁向低碳競爭力新時代

(台泰時報10月5日電)泰國政府與學術界近日呼籲重新啟動「BCG經濟模式」(Bio-Circular-Green Economy),認為這一模式是推動國家邁向永續與實現2050年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關鍵。該理念融合「生物經濟」、「循環經濟」與「綠色經濟」三大支柱,旨在建立低碳、高效率且友善環境的產業體系,並重構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

BCG模式的核心不僅是理念倡議,更是實際的「生產系統改造過程」,強調從源頭到產出的全面循環。生物經濟聚焦利用自然資源與生物技術取代化石燃料;循環經濟重視產品設計可修復、可再用與可回收;綠色經濟則引導產業採取減排與節能策略。三者結合後,能形成低碳產業鏈,提升資源效率並降低企業長期成本與風險。

泰國政府早於數年前即制訂推動路線,鎖定農業、食品、醫療健康、能源與觀光等產業為重點,並提供稅收優惠與投資誘因,以吸引國內外資金流入。同時鼓勵企業將生產廢棄物再利用,如將糖廠廢渣與食品工業副產品轉化為肥料、生質材料或生物能源,打造更具韌性的產業供應鏈。

專家指出,當前全球永續趨勢已明確轉向綠色經濟。亞太經合會(APEC)已將BCG納入區域合作框架,聚焦「自然、人、社會與基礎設施」四項核心資本;歐盟則以綠色經濟政策為核心,實施政府採購優先、綠色標準制度與專項基金,以支持低碳創新。這些舉措顯示,若泰國不及時調整政策,將在國際競爭中落後。

目前泰國在BCG推行上面臨主要挑戰包括法規模糊、基礎設施不足與執行力分散。專家建議政府應率先試點具潛力的產業,如製糖業。研究指出,若能有效管理製糖廢棄物,不僅可產出高品質有機肥料,還能減少化學肥料依賴,有助國家農業永續轉型。

此外,學者強調應建立全國「碳足跡資料庫」與「生命週期管理系統」,協助中小企業以低成本追蹤排放數據,並推動「綠色市場」機制,透過政府採購、長期能源合約與稅務優惠,創造永續產業的實際需求。

儘管泰國擁有豐富生物資源、科研人才與成功案例,但目前最大問題是缺乏連續性與跨部門整合。BCG若要落地,必須從「倡議」轉向「制度化」,包括制定法律框架、設立可行評估工具,以及整合公私部門合作,使綠色產業真正成為國家經濟的核心驅動力。

專家總結指出,若泰國希望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目標,重啟BCG戰略不僅是政策選項,更是經濟轉型的必然途徑。唯有透過系統化規劃與長期執行,方能在全球綠色競賽中占得先機,實現「經濟成長與環境永續並行」的雙贏目標。

圖片來源:Thansettakij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