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泰時報10月01日電)泰國政府近日面臨嚴峻挑戰,毒品交易正從傳統跨境走私轉向網路平台。根據泰國公共電視台報導,過去半年毒品市場已大舉轉入線上銷售,利用社群媒體與深網建立「黑市」,交易方式多元且隱密,對政府的防制策略形成重大考驗。
統計顯示,2025年上半年,泰國民眾每日使用手機與網路平均時數達5小時,高居全球前五。社群媒體滲透率提升,使毒品販售逐步移入數位平台。臉書(Facebook)、X(原推特)、LINE、Instagram、TikTok,以及深網(Deep Web)成為主要交易管道。
泰國緝毒委員會(ONCB)資料指出,泰國位於東亞與東南亞交界,長期被視為毒品走私樞紐。金三角地區的合成毒品製造持續擴張,尤其在緬甸撣邦一帶,成為甲基安非他命與冰毒的主要來源。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分析,泰國不僅是主要通路,更逐漸成為消費市場。2024年,當局查獲安非他命達1000萬顆,創下區域最高紀錄。
為遏制擴張,政府推動「Seal, Stop, Safe」戰略,強調切斷電力、網路及物流等關鍵環節。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前八個月共查獲超過27噸毒品,包含安非他命與冰毒,查獲數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7倍。然而,交易手法的數位化仍使執法面臨嚴峻挑戰。
調查發現,網路毒品販售結構日益穩固。2025年上半年,共監測到46,643個販售帳號,其中冰毒販售商達31,670個,安非他命14,926個,另有超過一萬名販售氯胺酮與數千名販售海洛因。據估計,上半年安非他命銷售量超過2860萬顆,氯胺酮469公斤,海洛因則逾216公斤。
值得注意的是,65.6%的販售帳號屬於經營已久的「老帳號」,顯示網路毒品市場穩定且具備擴張性。同時,新賣家比例亦達34.4%,顯示市場不斷吸納新參與者。販售策略包括「小額分裝」及「代理制」,其中零售佔比逾五成,分銷網絡高度靈活。
交易方式方面,多數賣家透過社群平台直接公開聯絡方式,以簡化交易流程。帳號之間彼此串連,建立多層級網絡,以規避警方追查。價格則依品項與單位而異,例如安非他命每顆約30泰銖,海洛因以公斤計價達數千泰銖,而部分「派對藥」如 Happy Water 每包售價約1200泰銖。
毒品市場不僅涵蓋合成藥物,也擴及受管制植物,如大麻、克拉通葉,以及部分外來致幻植物。調查顯示,近年來來自越南的精神活性物質流入泰國市場,並分銷至曼谷、清邁、春武里等地。販售據點已遍及全國64個府份,其中曼谷、清邁及芭達雅被視為主要中樞。
學者指出,泰國網路毒品交易形成「多核心網絡」,以曼谷為中心,芭達雅及清邁為次中心,分銷至全國甚至跨境。此一模式增加了打擊難度,也迫使政府必須調整防制手段。
儘管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毒品市場總值約26.07億泰銖,低於2024年同期的74.1億泰銖,但交易數量卻大幅上升,顯示價格下跌與流通頻率增加,意味著毒品取得更為容易。
專家認為,當前挑戰在於如何結合科技監控、跨境合作與社群平台管理,才能有效削弱網路黑市的影響力。泰國政府下一步如何調整政策,將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
圖片來源:Thai PBS 圖片日期:202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