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實施新規 垃圾費調漲促分流

(台泰時報10月1日電)泰國首都曼谷自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的垃圾處理費用規定,經曼谷市議會批准後生效,目標在於促使民眾與企業更積極落實垃圾減量與源頭分類。市府表示,曼谷每日垃圾量高達9,000至10,000噸,雖然其中約4,000噸已被再利用,但仍對市政財政及環境造成壓力,因此必須透過制度調整推動永續管理。

根據新制,垃圾費率分為三類。第一類為一般住宅,若每日垃圾量不超過20公升(約4公斤),未進行分類者需繳交每月60泰銖,若完成分類並向市府登記,則僅需20泰銖。第二類為中等規模垃圾製造者,即每日垃圾量超過20公升但不超過1立方公尺者,將依20公升計收120泰銖。第三類為大型垃圾製造者,每日垃圾量超過1立方公尺者,需繳交8,000泰銖。

曼谷市政府指出,新制度設計以「經濟工具結合法規」取代以往僅靠宣導,期望住宅、社區與大樓能實際參與。透過費用差異化,鼓勵民眾與業者在源頭落實分類,進而降低送往焚化或掩埋的垃圾量。

市府並公布了具體分類指引:食物殘渣與其他有機廢棄物需投入綠色垃圾袋,以利後續製成堆肥;可回收垃圾則可直接出售,或放入垃圾車專設的回收口;至於電池、燈管等有害廢棄物,必須以透明袋包裝後,投放至設有橘色桶的指定收集點。

當局同時啟動「本戶不混合垃圾」登記制度,符合條件的住戶即可享有每月僅繳20泰銖的優惠。登記方式包括使用手機應用程式「BKK WASTE PAY」、市府同名網站,或直接向區公所清潔部門與垃圾費徵收員辦理。

市府官員表示,垃圾分類不僅能降低市政處理成本,更能為資源循環創造價值,尤其是食物垃圾可轉化為堆肥,減少最終焚化與掩埋的負荷。此舉亦符合曼谷市推動永續城市與改善環境品質的長期政策。

分析指出,新制度可能對居民及業者帶來初期適應壓力,但若能有效提升垃圾減量成效,將有助於改善都市生活環境,並與國際城市永續發展趨勢接軌。

圖片來源:Thansettakij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