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稅減半 泰府研擬救市

(台泰時報10月1日電)泰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民間團體與業界協會再度呼籲政府緊急出手。泰國商會及三大房地產協會於近期向總理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建議,調降土地與建築物稅負至少50%,盼在2026財政年度內落實,以減輕業界與民眾壓力,並刺激停滯的房市需求。

泰國自2020年正式實施《土地與建築物稅法》,原意在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及促進土地利用。然而,政策上路之際,恰逢新冠疫情衝擊,消費與投資力道驟減,導致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前政府曾在疫情期間一度調降徵收稅率,以紓解民生與產業壓力。如今,隨著市場仍處谷底,業界再度呼籲新政府延續並加碼減稅。

業者指出,目前大曼谷及周邊地區約有20萬套待售住宅,總值逾1.3兆泰銖,若減半徵收土地與建築物稅,將有助於降低持有成本,避免企業資金鏈惡化。對一般民眾而言,此舉亦可減輕持有小筆土地或繼承資產的負擔。

不過,若落實減稅,最大的受益者仍是持有大量閒置土地的大地主。根據現行法規,未利用土地須按0.3%課稅,約每百萬泰銖繳納3,000泰銖;若減半,則將下降至與住宅用地相同的標準,每百萬僅需200泰銖,引發外界質疑公平性。

泰國房地產設計與建築商會主席伊薩拉(Isara Boonyoung)表示,目前土地稅率差距懸殊,造成業界負擔沉重,尤其是未售出的住宅庫存被歸類為「非住宅用地」,需繳納更高稅額。他強調,若政府能暫時調降至與住宅同等稅率,將有助於穩定市場。

同時,業界代表也建議,若因減稅導致地方財政收入短少,政府可透過課徵「增值回饋稅」(Windfall Tax)補充。例如,針對因捷運或高速鐵路等基建項目而升值的土地交易,徵收30%以上的稅率,以確保地方財源。

泰國住宅開發商協會會長順通(Sunthorn Sthaphorn)則指出,業界承受稅費過重,從建材採購即需支付7%增值稅,房產銷售另需負擔營業稅、預扣稅及過戶費用,總計超過13%。若再加上土地稅,將進一步推高企業成本,最後勢必轉嫁消費者。

此外,協會統計顯示,若房企庫存達100億泰銖,僅土地稅一項即需繳納3億泰銖,對資金周轉影響重大。因此,業界普遍支持在2026年暫時減半課徵,待經濟復甦後再恢復原稅率。

政府方面,副首相兼政府發言人西里蓬(Siripong Angkasakulkiat)透露,總理阿努廷已知悉此一建議,並指示相關部門研究可行性。他表示,政府將綜合各方意見,尋找兼顧產業復甦與地方財政的方案,期盼能在近期提出初步結論。

房地產業界普遍認為,若政策獲得核准,不僅可協助業者減輕壓力,亦能促進民眾購屋意願,進一步帶動建材、金融及就業市場,對經濟復甦具關鍵作用。

圖片來源:Thansettakij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