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台調漲 網店商戶成本激增

(台泰時報9月30日電)泰國主要電商平台近期相繼調高賣家手續費與服務費,導致線上商戶經營成本明顯增加。Shopee、Lazada與TikTok Shop皆已公布新規,除提高交易抽成比例外,並新增基礎設施費等收費項目,顯示平台在追求獲利同時,將更多財務負擔轉嫁給賣家。

據悉,Shopee自今年9月15日起,依商品類別調高交易費0.6至1個百分點,並加收每筆訂單1泰銖的「平台基礎設施費」。Lazada則在9月28日宣布,無論一般商戶或LazMall賣家,手續費一律上調2個百分點。至於TikTok Shop,則自10月1日起實施新制,電子類商品收取5.35%的「商務成長費」,其他品項則為6.42%,單品上限199泰銖(含稅)。此外,另收每筆1.07泰銖的「基礎設施費」,但每月訂單不足100筆的小型商戶可獲豁免。

TikTok Shop聲明指出,此舉屬於「維護安全、永續與包容生態系統」的投資策略之一,並透露2025年將在泰國投入超過200萬美元(約6,470萬泰銖)以推廣在地企業,並與數位經濟與社會部合作推出「電商教育課程」。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這些平台早已不僅是商品交易市集,而是逐步演變成涵蓋支付、物流、廣告、金融與保險的「商業基礎設施巨頭」。透過超過3,000萬名用戶的數據,平台能進行精準行銷與跨領域擴張,對零售、金融、媒體及物流等傳統產業構成壓力。

泰國電子商務協會榮譽會長帕武(Pawoot Pongvitayapanu)指出,平台利用「數據飛輪」不斷強化壟斷地位。銷售帶來更多用戶數據,進而提升推薦演算法,增加轉換率。平台甚至能推出自有品牌商品,直接與供應商競爭,並藉由點數、優惠券等方式鎖住消費者。

在金融領域,平台推行「先買後付」等服務,憑藉即時支付數據進行徵信,準確度甚至高於傳統信用評等機構。此外,自有電子錢包分流了銀行交易收入,削弱金融機構競爭力。物流與倉儲方面,平台建構自有配送體系,掌握運輸路線與成本數據,使傳統物流業者處於劣勢。

在媒體廣告市場,平台憑藉封閉生態圈,讓廣告支出直接導向銷售轉換,並利用第一方數據進行精準投放,進一步降低傳統媒體影響力。帕武建議,本地企業應強化自有數據蒐集及顧客關係管理,並與銀行、保險及物流業者合作,以降低對平台的依賴。

他同時呼籲政府介入,確保市場公平競爭。否則,隨著電商平台不斷擴張,傳統企業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受到威脅。

圖片來源:AI 圖片日期:202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