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泰時報9月30日電)泰國商業部長蘇帕吉(Supajee Suthamphan)29日首次在國會發表政策報告,強調政府將全力降低民生成本,並推進與美國的貿易談判。她同時透露,商業部將運用人工智慧技術管控進出口,防堵偽造文件,並提出稻米產業與農產品管理方案,期望在4個月內展現具體成效。
蘇帕吉在國會合議廳的施政演說指出,商業部首要任務包括加快與美國的「互惠關稅協定」談判。泰美雙方已於7月底簽署聯合聲明,年底前將完成協定草案,涵蓋商品、服務與投資市場。她強調,談判將兼顧保護本地產業與市場穩定,避免對國內中小企業與農業造成衝擊。
在貿易監管方面,商業部指定由外貿局統一核發出口美國的產地證明文件(C/O),並以人工智慧技術檢測來源真偽,將監控商品清單擴大至65項。據統計,相關文件偽造案例已大幅下降,從2025年前連續兩年超過百件,去年僅剩5件,今年迄今未再發現。
至於貿易防衛措施,泰國目前運用反傾銷(AD)措施31案,亦遭外國採用73案;反規避(AC)措施6案;補貼爭議(CVD)則被美國援引7案。為提高效率,商業部將舉證程序由4個月縮短至1個月,調查期也由12個月壓縮為9個月,並結合AI數據分析,以保護本國業者利益。
在民生部分,蘇帕吉表示,政府已舉辦超過1,300場「藍旗計畫」及降價活動,替民眾節省支出超過50億泰銖。醫療領域方面,推動醫院公開藥價,並允許病患至外部藥局購買,降低成本約324億泰銖,同時管控基本藥品與醫材價格,估計節省11億泰銖。
農業政策亦是重點之一。根據國際數據,2025/26年度全球稻米產量約5.41億噸,需求則為5.42億噸,市場供需趨緊。泰國預估稻米產量2,180萬噸,加上庫存350萬噸,總量約2,530萬噸,其中香米6,800,000噸最具出口競爭力。內需約7,400,000噸,出口5,900,000噸,另預留3,400,000噸作戰略儲備。剩餘180萬噸需妥善調度,以維持價格穩定。
商業部將採行4項短期措施,包含提供收穫延期貸款、支持農民合作社加工、補助稻米商庫存資金,以及對農民給予每畝1,000泰銖補貼。長期則推進品種改良、降低成本,並鼓勵高附加價值作物,如在北部推廣酪梨種植,目標提高農民收益。
出口市場方面,泰國將推動與中國的國對國(G2G)稻米交易,初步規模28萬噸,並建議擴增至50萬噸,以紀念兩國建交50週年。同時與新加坡簽署備忘錄,維持日本市場每年30萬噸份額,並拓展沙烏地阿拉伯、歐洲有機米及美國香米市場。
在自由貿易協定(FTA)方面,政府將加快與歐盟及南韓的談判,並支持民間企業善用既有協定,進一步開拓中東、非洲與南亞新興市場。蘇帕吉最後強調,雖僅有4個月時間展現初步成果,但商業部將全力推動政策,讓社會與國會看見明確進展。
圖片來源:Thai PBS 圖片日期:202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