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美稅務角力 塔曼納提三原則護農業

(台泰時報9月30日電)泰國副總理兼農業與合作社部長塔曼納提(Thammanat Prompao)30日表示,將在未來四個月內全力推進與美國的關稅談判,目標是降低新一輪關稅措施對泰國農產品帶來的影響,並提出三大原則,確保國內農業穩定發展與市場競爭力。

美國今年7月7日宣布延長報復性關稅措施,並於8月1日起對14國商品加徵關稅,泰國商品一度面臨36%稅率。7月31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簽署行政命令,依據新附件調整關稅,將泰國商品稅率降至19%,但對轉口至美國的貨品則徵收40%,其餘未列名國家商品統一課徵10%。

塔曼納提表示,農業部當前首要工作包括:穩定農產品價格、降低生產成本,以及積極應對美國關稅衝擊。他指出,與美國談判時將以農民利益為優先,並列出三大核心條件:一、影響必須降至最低,不得破壞國內價格與收購體系;二、政府須立即準備應對措施,以因應農民可能承受的損失;三、所有談判結果必須符合法律規範,尤其涉及食品安全與檢疫標準(SPS),以確保不影響與其他貿易夥伴的合作。

根據農業部內部報告,泰國在評估是否開放農產品市場時,將依循三大準則:國內是否缺乏生產或產量不足;是否符合既有自由貿易協定(FTA)框架;以及是否屬於產業所需的關鍵原料,例如玉米及大豆。部分產品可能分階段開放,但須設過渡期,避免對農民造成過大衝擊。

當局分析指出,雖然新稅率帶來挑戰,但泰國在稻米副產品、鮮椰青等品項仍具競爭優勢,受影響有限;在天然橡膠、煙燻橡膠片及冷凍鰹魚等商品方面,泰國與鄰國競爭力相近,仍能保持穩定市佔。

為提振國內農業,塔曼納提透露,農業部正推動與橡膠局及相關部會簽署協議,要求政府單位優先採購國產橡膠,並積極開拓中國等主要出口市場。他強調,未來四個月內必須確保整體農產品價格回升,並兼顧內需與外銷。

除稅務談判外,塔曼納提亦關注水患議題。他日前已前往湄南河流域多座水壩檢視調度,並下令加強因應熱帶低壓「布阿洛伊」(Bualoi)可能帶來的洪水。長遠而言,政府將推動沿河防洪堤及排水系統建設,以減輕水患對農業的影響。

農業部補充,目前美國稅率雖造成壓力,但整體出口仍具彈性。然而,若畜產品市場大幅開放,恐導致美國進口量上升,因此必須有完善的配套措施,防止國內畜牧業受損。談判仍在進行中,農業部與商務部正協調立場,並計劃在年底前公布初步成果,力求爭取兼顧農民利益與市場需求的平衡方案。

圖片來源:Bangkokbiz 圖片日期:202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