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載爭議 泰國騎士喊苦

(台泰時報9月30日電)泰國近期因外送與共乘「騎士」(Rider)群體在社群媒體發聲,抱怨經常遇到體重過重乘客,導致機車零件提早損壞,甚至出現軸承、輪胎損壞情形。部分駕駛建議平台應要求乘客在應用程式中填報體重,以便區分標準與超重乘客的收費。然而,主管機關**陸路運輸局(Department of Land Transport, DLT)**29日回應表示,依照現行法規,駕駛若認為有危險,理論上可拒載,但若未與平台公司協調,恐面臨帳號停權。

運輸局官員指出,目前泰國並無規範可依乘客體重差異調整票價,若要制定,必須先以安全作為出發點,並深入研究如何同時保障駕駛與乘客的基本權益。至於車輛受損的責任歸屬,原則上由車主自行承擔,除非能舉證損壞直接由乘客行為造成,但在實務上難以認定。

依據現行《交通運輸規則》第17條,公共機車不得隨意拒載乘客。然而,泰國目前透過應用程式叫車的摩托車計程服務尚未完全納入制度管理,相關規範將於10月2日起正式實施。屆時,依據《數位平台服務事業營運皇家法令》及電子交易委員會(ETDA)公告,陸路運輸局將取得對相關平台的監管權限。

新制規定,平台公司必須確保所有駕駛人持有公共駕照,並使用登記為公共交通的車輛,且應依規定收費。平台亦須建立嚴格的身分驗證系統,包括駕駛與乘客的姓名、國民身分證號、駕照號碼及車牌等資訊,若採線上註冊,須透過可信數位身分(如ThaID)完成驗證,並在每次登入時重新確認。

此外,平台提供的資訊必須透明,向乘客清楚顯示駕駛姓名、照片、駕照號碼、車輛資訊、GPS定位、行程路線與收費細節。騎士方面,則需享有一定彈性,包括是否接單、取消訂單或同意乘客變更下車地點的權利。平台也必須設置申訴及爭議處理機制,並提供緊急求助通道。

未來,平台還須落實安全監管,例如禁止共享帳號、限制服務範圍,以及建立違規懲處制度。運輸局要求平台定期提交營運報告,並依規定每年提供詳細年度報告,接受官方檢視。

針對駕駛擔憂的超載問題,官員表示,雖尚無專門法令針對體重差異收費,但可透過現行平台安全規範逐步改善。陸路運輸局強調,重點在於讓系統更透明、駕駛與乘客的權益更平衡,而具體收費模式仍待後續評估。

隨著10月新規上路,泰國騎士群體與乘客之間的責任界線可望逐步釐清,相關配套將成為各界持續關注焦點。

圖片來源:Matichon Weekly 圖片日期:2025年0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