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s://www.thansettakij.com/economy/trade-agriculture/639971
圖片日期:2025年9月 27 日
(台泰時報9月27日電)泰國政府計畫於10月啟動新一輪「半半計畫」,預計投入約2,500億泰銖經費,以刺激內需消費並帶動經濟。然而,泰國稻農與農民組織憂心此措施對基層農民幫助有限,因不少農民缺乏資金支付自付額,無法享受計畫優惠。相關團體呼籲政府考慮改為現金補助,以確保農民能直接受益。
泰國稻農與農民協會會長帕拉蒙‧查倫信(Pramote Charoensilp)27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協會理解政府急需採取措施振興經濟,但實務上,農民在參與「半半計畫」時往往面臨困難。該計畫要求消費者支付一半費用,政府補助另一半,以促進消費及市場周轉。但對於財務拮据的農民而言,連購買基本生活品的自付金額都無法負擔,導致政策效益大打折扣。
帕拉蒙舉例指出,若購物金額為200泰銖,政府補助100泰銖,剩餘的100泰銖需由民眾支付,但不少農民甚至無法拿出這筆費用。對於收入不穩定的家庭,尤其是依靠臨時勞力維生者,更難實際受惠。他建議,政府可改為直接發放現金,透過農業銀行(BAAC)帳戶或其他管道發放,使農民能夠立即使用,以紓解短期財務壓力。
儘管如此,他也承認,若政府維持現行設計,協會仍會尊重決策,只是希望決策者正視農村基層的現實情況。他強調,提出建議並非反對政策,而是希望方案更貼近農民需求。
除「半半計畫」外,協會並重申農民長期關注的三大Quick Win,包括水資源、良種與降低生產成本。首先,在水資源方面,農民呼籲政府加速開發灌溉系統,以滿足稻米、甘蔗、木薯及橡膠等主要作物生產需求。其次,在良種部分,農民希望研發高產、短期收成的稻種,每萊可產量達1公噸以上,以因應國際市場需求,即使價格下跌,也能維持基本收益。最後,生產成本方面,農民要求政府協助降低肥料、農藥及燃油價格,或透過補貼降低農業投入負擔。
帕拉蒙表示,這些訴求已多次向歷屆政府反映,但仍期待現任政府能在短期內提出具體對策。他指出,如果政府能兼顧即時紓困與長期農業發展,將有助於穩定農民收入,並支撐國家糧食安全。
根據政府先前規劃,「半半計畫」將鎖定特定群體,包括低收入者、領取福利卡民眾與中小企業經營者。預計每人獲得不等金額補助,並透過數位平台使用。然而,農村地區數位普及率有限,加上現金流不足,使部分農民實際參與率恐偏低。
目前,財政部正與相關單位研議細節,將於10月公布完整方案。稻農協會呼籲,政府在政策落實前,應再次傾聽農村意見,避免計畫設計與基層需求脫節,影響整體刺激經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