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s://www.thansettakij.com/finance/639898
圖片日期:2025年9月 27 日
(台泰時報9月27日電)泰國中央銀行(Bank of Thailand, BOT)澄清,外界關注的國際收支統計中「淨誤差與遺漏」(Net Error & Omission, NEO),俗稱「神祕資金」數字,從今年3月超過5,000億泰銖降至最新統計約2,000億泰銖,並非受到新聞報導影響,而是源自9月例行數據更新,與所謂「灰色資金」並無關聯。
泰國央行貨幣政策部主任陳娜塔蓬(Chanuthaporn Boonsawasdi)指出,NEO數字調整是因為實際資料陸續回補,並非因社會輿論而修改。泰國國際收支數據每年公布3次,分別為年底後立即公布、次年9月以及再下一年9月,以便納入更完整資訊。例如進口油價、貿易信用條件,以及企業年度財務報表等。由於多數企業會在隔年4月至5月提交財報,因此最新數據通常會在9月更新。
陳娜塔蓬解釋,NEO之所以存在,是因不同來源數據在時間差及統計方式上有所落差。例如泰國消費者普遍透過跨境電商購買商品,實際支付金額與海關登錄的估算價格往往不一致,差額便會反映在NEO項目中。
央行指出,此次9月修正主要來自三大因素。首先,進口石油價格由原先採用的平均值改以實際成交價計算;其次,2024年貿易信用條件延長,導致企業實際付款延後,使對外支付金額下降;第三,外資財報與投資資料由相關政府單位完整蒐集後納入統計。
央行強調,國際收支中的統計差距屬國際通例,目前正推動兩項改進措施。第一,透過政府與民間單位合作,加快提交進出口、旅遊及其他交易資料,以提高統計完整性與即時性;第二,改良估算方法,採用更新統計工具與指標,以反映疫情後經濟活動與商業行為的變化,例如貿易信用期限因貿易戰、關稅措施及全球經濟波動而被延長,傳統統計模式已無法精準呈現現況。
央行表示,持續開發新的統計模型,目的是讓國際收支初步估算更貼近實際數據,減少波動,避免影響市場信心與國家金融財政政策的制定。
針對外界質疑「神祕資金」涉及灰色金流,陳娜塔蓬回應,央行僅能監測外匯交易資金流向,無法判斷背後交易是否合法,必須仰賴反洗錢辦公室(AMLO)、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及執法單位共同調查。
政府方面,已成立名為「Connect the Dot」的跨部門專案小組,由總理兼財政部長主持,並於9月24日召開首次會議,確認工作目標與架構,著手追蹤可疑金流,提升泰國金融體系的透明度與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