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生育率創新低 十年減半引發警訊

(台泰時報11月7日電)泰國內政部與瑪希敦大學人口與社會研究中心近日公布數據顯示,泰國出生人口持續下降,2024年僅有46萬人新生,為70年來首次跌破50萬人門檻。研究人員警告,若趨勢未獲改善,恐影響國家長期發展結構與教育體系穩定。

根據內政部統計,泰國在2015年出生人數高達73萬6千人,之後逐年遞減,2020年降至58萬7千人,2023年約51萬7千人,而2024年僅剩46萬2千人,較十年前減少近四成。至2025年1月至10月,新生兒僅約34萬8千人,顯示出生率仍處於下降軌道。

人口研究機構指出,泰國的總生育率(TFR)目前為1.03,遠低於「世代更替水準」的2.1,與韓國(0.72)、新加坡(0.94)、中國(1.0)並列亞洲最低國家之一。專家憂心,少子化現象將導致勞動人口快速萎縮,進而影響教育、醫療與退休制度的永續性。

近期,多所私立學校宣布停辦或縮減規模,其中包括成立逾50年的曼谷拉抛區知名學校,校方坦言學生數逐年下降,學費收入不足以支撐營運,迫使董事會決議自2026學年度起停辦。教育界人士認為,這是低出生率直接衝擊教育體系的明顯案例。

瑪希敦大學研究團隊於2024年底針對1,042名民眾進行調查,結果顯示:

1️⃣ 僅有 53% 的受訪者在「具備條件時」願意生育;其中男性比例(60%)高於女性(53%)。
2️⃣ 已婚受訪者 中,只有 39% 明確表示會生育,約三成仍在觀望,兩成決定不生育。
3️⃣ 不同世代間態度差異明顯:
  - X世代最傾向生育(約60%);
  - Z世代相對保留(約55%);
  - Y世代(千禧族)意願最低,僅44%。

受訪者普遍認為,生育決策受經濟壓力與生活型態改變影響最深,包括生活成本高漲、育兒支出增加、職場競爭激烈及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等因素。部分年輕族群還提及「個人自由」與「生活品質」成為不婚不育的重要考量。

泰國人口與社會研究中心指出,該國於1963年至1983年間每年出生人數超過百萬人,1971年更創下122萬名嬰兒的歷史高峰。此後受都市化、教育普及與避孕推廣影響,出生率逐步下滑,至2019年已降至60萬以下,並在2024年首度跌破50萬人。

專家建議政府應以跨部門方式應對,包括延長育嬰假、推動托育補助、稅務減免及鼓勵企業建立家庭友善制度,同時強化教育資源整合與地方學校轉型。

研究人員警告,若不儘快制定「人口結構調整策略」,泰國可能在2035年前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工作人口比例下降,國家競爭力與社會照護壓力將同步加劇。

圖片來源:Matic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