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泰時報11月7日電)泰國糖品加工業者近期面臨嚴峻挑戰,多家糖漿與混合糖產品出口工廠因未通過外部市場標準審核而暫停出口,導致產業鏈營運受阻,影響範圍從製糖工廠到上游甘蔗農,整體損失估計達數十億泰銖。
泰國糖品加工業協會會長塔沙蓬(Thasaporn Ruangpatananon)表示,過去一年多來,業者已投入大量資金升級生產設備與環境管理,期望恢復出口市場。然而,由於檢驗要求日趨嚴格,部分工廠仍未能取得合格認證,目前糖漿與預拌糖粉等多項產品出口停滯,僅有少量原糖維持出貨。
塔沙蓬指出,目前協會旗下47家會員廠商中,多數以出口為主要收入來源,若情況持續,年底前可能僅剩3至5家工廠能繼續營運。其餘企業勢必面臨減產或轉型壓力,進一步影響國內糖業生產與就業市場。
糖漿與混合糖製品是泰國食品加工的重要出口項目,過去主要銷往亞洲與中東市場,每年出口量約數十萬噸。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受阻事件凸顯出泰國食品加工產業仍需加強品質管理與標準體系,特別是在衛生區域劃分、產品追溯及安全認證方面。
經濟部門資料顯示,糖漿製造商每年自國內糖廠採購原糖約360萬噸,是甘蔗農民的重要銷售來源。一旦出口受阻,糖品加工需求減少,將直接壓低原糖收購價格,影響農民收益。
產業專家建議政府應加強國內食品安全與檢驗制度的統一標準,並設立專責機構協助中小企業升級工廠設施,同時推動多元出口市場,例如菲律賓、印尼及南亞等新興地區,以分散風險。
部分業者也呼籲政府與國際合作夥伴協調建立「區域食品標準互認機制」,以減少重複審查及進口障礙,使泰國食品加工品能更順利進入外部市場。
塔沙蓬強調:「泰國糖品加工產業具有完善的供應鏈與技術基礎,只要獲得制度支持與市場信任,仍有能力重返成長軌道。」
圖片來源: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