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續談關稅協議 不待美最高法院判決

(台泰時報11月7日電)針對美國最高法院近期受理三宗關稅爭議案件,泰國財經官員表示,儘管案件結果尚未出爐,泰方仍將持續推動與美國的關稅與貿易協商,不會因訴訟進程而暫停。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艾克尼迪(Ekniti Nitithanprapas)強調,維持對話與備妥因應措施,是確保泰國經濟穩定與出口利益的關鍵。

美國最高法院於本月5日審理三起關稅案件,其中兩起由小型企業提起訴訟,另一起由12州檢察長聯合控告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濫用職權,要求法院裁定其對多國徵收報復性關稅是否合法。下級法院先前已判決該政策屬權限濫用,但允許在判決確定前暫時繼續徵稅。

泰國亦在被課徵對等關稅之列。川普於任內的「解放日」(4月2日)宣布對多國商品加徵關稅,泰國初期稅率高達36%。其後因邊境與柬埔寨發生衝突,川普以停止談判為威脅,要求兩國停火。最終在美方居中斡旋下,泰柬雙方簽署和平協議並各降稅至19%,即使泰國另與美國簽署稀土供應備忘錄(MOU),稅率仍未獲減免。

外媒分析,一旦最高法院最終維持下級判決,華府或需退還數千億美元關稅,但預料政府仍會尋求法律途徑維持徵稅機制。換言之,無論判決結果為何,美國的關稅政策在短期內仍將持續影響全球貿易環境。

艾克尼迪指出,泰國將依既定程序推進與美方談判,同時研擬配套措施,以降低出口產業受衝擊的風險。「我們不會因等待判決而停下腳步,談判與準備工作必須同步進行,確保企業能及時調整因應。」他表示,財政部與商務部正評估相關稅制影響,並考慮加強與東協及中東市場的出口合作,分散貿易風險。

報導指出,川普政府第二任期(2025–2028)可能延續對中貿易戰策略,並擴大課稅範圍,其他國家勢必受牽連。泰國學者建議政府在維持外交平衡的同時,應強化國內產業自主與科技創新能力,以減少對美出口依賴。

圖片來源:Thai Publ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