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rudential
圖片日期:2025年9月25 日
【本報訊】泰國新內閣甫上任,國會兩院即因電子菸政策出現重大分歧。參議院公共衛生委員會與眾議院特別委員會同時提出研究報告,但立場截然相反,導致該議題再度成為社會矚目焦點。
參議院報告明確建議維持全面禁止進口與銷售電子菸(Total Ban),理由是電子菸含尼古丁及其他化學物質,對健康危害仍大,且恐成為青少年吸菸的「入門途徑」。報告並強調此舉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倡議一致,重點在保護公共健康,特別是下一代。
相較之下,眾議院的特別委員會則認為,全面禁令實施逾十年,卻未能阻止走私與黑市交易,反而造成稅收流失。報告建議採取「合法化並嚴格管制」的模式,例如規範尼古丁含量、限制未成年人購買、訂立產品標準等,以借鏡英國、紐西蘭、歐盟及美國的經驗。該報告獲得部分主要政黨支持,包括「人民黨」(People’s Party)。
專家指出,兩份報告的對立,不僅是公共健康與經濟利益的角力,更顯示政策方向仍未定調。若採取嚴禁立場,可能有助於降低健康風險,但黑市恐持續壯大;若開放合法市場,雖能創造稅收與管控機制,卻須承擔青少年接觸的風險。
外界關注,此次參議院立場與多個公共衛生團體看法一致,凸顯其在政策辯論中的影響力。然而,也有輿論質疑,這些組織是否過度主導討論,忽略其他層面的影響,例如非法貿易、青少年透過網路取得產品的漏洞,或經濟層面的黑市擴張。
目前雙方意見平行,尚未形成共識。觀察人士認為,未來電子菸政策走向,將取決於行政部門如何平衡健康風險、財政需求及社會現實。無論結果為何,電子菸爭議顯示泰國仍須面對這一複雜問題,並尋求兼顧公共利益與國際趨勢的長遠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