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柬邊境爭議升溫 泰國民族主義成政治焦點

【本報訊】泰國政局持續受到泰柬邊境爭議影響,民族主義情緒迅速升高。新上任的少數派政府,由泰國泰豪黨(Bhumjaithai Party)領袖阿努廷‧查恩維拉庫爾(Anutin Charnvirakul)出任總理,正試圖藉民族情緒鞏固保守派地位,並擴張勢力版圖,鎖定東北南部、南部及中部地區選票。

政局逆轉的導火線,源於柬埔寨參議院議長洪森(Hun Sen)的對話錄音外流,引發爭議並導致憲法法院裁決推翻前總理貝東丹‧欽那瓦(Paetongtarn Shinawatra)政府。此後阿努廷出任總理,組成少數派內閣。

雖然「五日衝突」後雙方達成停火,但邊境問題並未解決。阿努廷政府上任僅四個月,已被迫將主要精力放在處理泰柬邊境事務。國防部長納塔彭‧納克帕尼特(Natthapon Nakpanit)近日在泰柬一般邊境委員會(GBC)會後一度暗示將開放部分口岸,卻因輿論反彈迅速收回,反映民族主義情緒對政策形成壓力。

阿努廷則表示「不敢輕易開放」,並將邊境政策交由軍方決斷,被外界解讀為藉此累積民族主義籌碼。同時,泰國驕傲黨在退出與貝東丹政府的聯合執政後,更加凸顯其保守立場,因而在目前情勢下獲得額外政治紅利。

地方政治勢力也出現變化。東北南部的烏汶、四色菊、素林、武里喃等地區,過去是為泰黨(Pheu Thai Party)票倉,但支持度已出現下滑。多個地方政治家族與基層網絡逐步轉向泰國驕傲黨,甚至在那空叻差是瑪(呵叻)這類為泰黨根基深厚的省份,也傳出勢力動搖跡象。

在中部,烏泰他尼府的泰設家族、紅統府的皮沙南南達庫爾(Prasertnanakorn)家族,以及大城府的潘查倫沃拉庫爾(Pancharoenworakul)家族,均被視為藍營重要盟友。若再加上軍方可能將民族主義光環轉向驕傲黨,該黨的影響力可望進一步擴大。

南部則是保守派傳統票倉,民族情緒尤為強烈。近期艾卡納‧蓬潘(Akanat Promphan)率領的團隊選擇脫離聯合建泰黨(United Thai Nation Party),改與泰國驕傲黨合作,被視為對南部情勢的戰略判斷。宋卡府布尼亞曼尼(Bunyamanee)家族及董里府羅薩塔蓬皮帕(Losatapornpipit)家族,也傳出傾向加入驕傲黨陣營。

輿論指出,若阿努廷政府能在邊境議題展現強硬作為,例如收復素林府「塔快寺」遺跡,將使民族主義情緒進一步凝聚,並轉化為政治動能。結合地方家族網絡,泰國驕傲黨在2026年大選中有望突破百席,挑戰成為第一大保守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