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越美啟動互惠公平貿易框架
(台泰時報10月27日電)越南政府與美國於吉隆坡舉行的第47屆東協峰會期間共同宣布,啟動「互惠、公平、平衡貿易框架」談判,預計將為美國商品提供更大市場准入空間,同時提升越南出口競爭力。越南總理范明政(Pham Minh Chinh)強調,包容性與永續發展是東協的戰略核心,呼籲區域合作聚焦科技、數位與綠色轉型。
泰國:泰柬簽署停火與經貿協議 邊境貿易有望復甦
(台泰時報10月27日電)泰國與柬埔寨在峰會期間簽署聯合協議,內容包括撤除重武裝、恢復邊境合作及建立常態化經貿機制。雙方期望協議能促進跨境貨物流通,帶動邊境城市經濟。泰國商界指出,若局勢持續穩定,年底雙邊貿易額可望回升至疫情前水準,並吸引更多外資投資物流與基礎建設項目。
柬埔寨:強化邊境合作 吸引區域供應鏈投資
(台泰時報10月27日電)柬埔寨商務部表示,政府正推進與泰國簽署的邊境經貿合作行動計畫,重點包括通關制度改革與物流設施升級,以促進商品流通並降低運輸成本。官員指出,和平穩定將有助於重建投資信心,並吸引跨國企業在柬設立加工與轉運中心,使該國在東協製造鏈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印尼:倡導東協運用RCEP推進綠色貿易與包容成長
(台泰時報10月27日電)印尼政府呼籲東協成員國充分運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以推動規範化與公平貿易,強化印太地區經濟整合。印尼經濟部指出,RCEP涵蓋全球60%人口與三分之二的經濟成長潛力,是東協促進區域連結的重要平台。政府同時提出「綠能轉型」與「數位經濟共網」策略,作為未來發展重點。
寮國:旅遊業推動經濟復甦 ADB維持正向預測
(台泰時報10月27日電)亞洲開發銀行(ADB)最新報告指出,寮國2025年經濟成長預期維持在4.8%,主因服務業與觀光需求持續上升。政府持續投入基礎建設,包括城市供水與交通網絡建設,以改善民生並吸引外資。分析認為,寮國在後疫情時代展現穩健復甦力道,長期成長動能可期。
菲律賓:東協經貿新協議助中小企業融入供應鏈
(台泰時報10月27日電)菲律賓政府表示,第47屆東協峰會中達成的多項經貿協議,將促進區域內投資流動並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貿工部指出,政府將協助本地企業利用新協議開拓出口市場,並強化與印太各國的經濟連結,以推動國內就業與創新成長。
新加坡:RCEP與EAS聚焦投資便利化與數位整合
(台泰時報10月27日電)新加坡官員於吉隆坡會議期間表示,RCEP領袖會議與東亞峰會(EAS)將集中討論投資便利化、非關稅障礙減除與數位經濟合作。作為區域金融與科技中心,新加坡將推動跨境數據流通與綠色金融框架,進一步強化東協整體競爭力。
馬來西亞:與美國簽署互惠貿易與關鍵礦產協定
(台泰時報10月27日電)馬來西亞與美國完成互惠貿易協定與關鍵礦產合作備忘錄,雙方同意降低關稅與非關稅障礙,以促進半導體、能源與稀土供應鏈合作。分析認為,該協定將有助於提升馬來西亞在高附加價值產業的區域地位。
汶萊:啟動東協氣候變遷中心 布局綠色經濟投資
(台泰時報10月27日電)汶萊政府宣布,東協氣候變遷中心正式啟動運作,將提供區域氣候服務、減碳研究與永續金融合作平台。官方指出,該中心的成立有助於吸引綠色投資並促進低碳產業發展,推動東協朝向永續成長。
緬甸:東協重申五點共識 穩定為經濟復原前提
(台泰時報10月27日電)東協外長在會中重申以「五點共識」作為處理緬甸局勢的主要方向,強調區域和平與人道通道開放對於貿易與物流復原至關重要。世界銀行報告指出,若內部衝突持續緩和,2026年緬甸經濟有望重返正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