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健身法 專家揭長壽關鍵

(台泰時報10月27日電)泰國多位醫學與健康專家近日指出,現代人若想延年益壽,關鍵並非昂貴的科技或藥物,而在於持續性的運動、均衡飲食與穩定的生活節奏。專家強調,良好的生活習慣能有效延緩細胞老化、降低慢性病風險,真正達到「健康長壽」的目標。

醫學專家表示,現今社會流行以補充劑、生物光療或抗老注射作為延壽手段,但目前唯一被證實可逆轉細胞年齡的研究,來自日本學者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提出的「山中因子」(Yamanaka Factors)。至於市面常見的NAD注射或端粒延長療法,多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未有足夠臨床證據。

專家建議,應以「健康金字塔」的概念逐步改善生活方式。基礎層是自我評估與日常調整,民眾可先檢視自身睡眠品質、飲食習慣與壓力管理;其次是落實生活醫學的「六大支柱」,包括睡眠、運動、均衡飲食、情緒穩定、人際關係與壓力管理。其餘如維他命補充、天然植萃或藥物治療,應屬後續輔助,而非主要手段。

其中,運動被視為最關鍵的長壽因素之一。醫師指出,現代人即使時間有限,也可採取「短時高頻運動」法(Exercise Snacks),每次只需約一分鐘即可達到良好效果。例如,每45分鐘起身做20次深蹲,或進行60次腳尖提起(Soleus Push-up),能有效促進下肢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醫師強調,重點在於「規律與專注」,即使每天短暫運動,只要持之以恆,亦可顯著改善身體機能。

在飲食方面,專家提醒,雖然水果富含維生素與膳食纖維,但若攝取過量,反而可能造成健康風險。水果中的果糖(Fructose)在過量情況下會轉化為脂肪,導致肝臟脂肪堆積、肝功能異常及三酸甘油脂升高,甚至引發代謝症候群。醫師建議,每日水果攝取量以1至2份為宜,並避免一次大量食用高糖分水果。

醫師亦指出,壓力是加速老化的重要因素。部分民眾雖情緒穩定,卻在生理上長期處於緊繃狀態,如晚睡、漏餐或缺乏休息。這類「身體型壓力」容易影響免疫系統,增加慢性病風險。建議透過深呼吸、規律睡眠與適度運動,協助身體釋放壓力荷爾蒙,恢復平衡。

此外,多位健康倡議者分享,長壽的關鍵在於「動機與紀律」。保持明確的生活目標與健康意識,才能持續執行運動與飲食計畫。一名受訪者指出,他在調整飲食與規律運動後,健康檢查數據全面改善,幾乎不再感冒,也減少對藥物的依賴。

醫學界普遍認為,未來健康政策應從「治療」轉向「預防」,讓民眾以低成本維持良好體態與心理狀態。專家呼籲,若能將「三十元治百病」的醫療模式轉化為「三十元防百病」的健康策略,將有助於減輕國家醫療負擔,並提升全民生活品質。

圖片來源:Gettyimage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