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擴張惹關注 泰府調查蘇叻他尼以色列企業結構

(台泰時報10月10日電)泰國南部觀光勝地蘇叻他尼府近期出現外資企業異動,引起地方關注。根據當地移民局統計,現有約四千名以色列籍人士長期或短期居留於該府,其中帕岸島與蘇梅島為主要聚集區,兩地已出現多家由以色列人經營的別墅住宿、餐飲及旅遊相關事業,部分更疑似以泰籍代理人(Nominee)方式持有土地,促使府政府召開緊急會議研議因應。

蘇叻他尼府府尹提魯(Theerut Supwiboonphon)表示,已指示成立特別工作小組,負責查核外國人透過代理名義購地或經營事業的情況,並要求各相關單位如移民局、勞工辦公室及警方聯合調查,以防違法經營及土地侵占問題擴大。

帕岸島觀光暨旅館協會會長娜露蒙(Narumon Maisopha)指出,近兩年該島觀光業成長超過兩倍,吸引大量外國資金進入旅宿與娛樂產業。然而,部分以色列商人透過不透明方式設立公司或租賃土地,引發當地民眾與其他旅客不滿,對整體觀光形象造成負面影響。協會已多次召集業者討論,嘗試協調矛盾並提升旅遊品質。

根據移民局最新報告,蘇叻他尼府共有以色列籍人士4,030人,其中帕岸島2,548人、蘇梅島1,279人、龜島11人,其餘分佈於本島12人。持長期簽證者987人,其中349人為商業簽證,短期旅客約3,000人。官方研判,部分業者利用泰籍合作人開設公司以迴避外資持股限制,涉及「代理人名義登記」之爭議。

另據報導,在帕岸島西岸的阿奧斯里塔努灣(Ao Srithanu)地區,一座佔地約三萊(約4,800平方公尺)的猶太會堂「Chabad House」已建成並運作,登記為宗教法人。該場所除宗教活動外,亦為當地以色列社群的集會與社交中心,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一名當地企業家透露,目前帕岸島上的以色列族群規模已超越其他外國社群,其中部分從事房地產開發與旅遊投資,興建度假別墅、餐館與旅遊公司,主要服務對象為以色列遊客自身圈層。此類「封閉型經濟」雖促進特定族群消費,卻削弱了本地業者的競爭空間。

副府尹提魯(Theerut Supwiboonphon)進一步說明,針對土地與商業調查需時間蒐證,但在執法層面已要求移民與勞工部門加強檢查,特別是超期居留(Overstay)及非法工作案件。警方亦被命令嚴格執行泰國法律,確保外籍旅客遵守規定,以維護地方秩序。

地方分析人士指出,帕岸島與蘇梅島近年吸引全球數位遊牧族與高端旅客,但快速湧入的外資若未妥善監管,恐導致土地被炒作及地方資源分配不均。此案凸顯泰國觀光與外資管理制度的挑戰,未來如何平衡投資自由與社會穩定,將考驗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圖片來源:Daily News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