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廚入道 泰國飲食化為文化力量

(台泰時報10月9日電)泰國料理以濃郁多層次的風味與豐富文化底蘊聞名於世,不僅展現出民族創意與生活智慧,更成為泰國推動「軟實力(Soft Power)」的重要象徵。其中,以「冬蔭功(Tom Yum Kung)」最具代表性,憑藉酸、辣、鹹、香交融的獨特口感,成功將「泰國廚房」推向「世界廚房」。

冬蔭功被視為泰食文化的縮影,其鮮明風味源自傳統草本與香料的運用。湯中以香茅、南薑、檸檬葉、辣椒與青檸為主調,搭配鮮蝦與魚露,呈現酸辣交織的層次感。這份講究的味覺設計並非偶然,而是歷代廚人累積經驗與智慧的結晶,反映泰人對自然、健康與美學的細膩理解。

除了風味層次,泰國料理更是重要的文化載體。從選材、調味、烹飪到擺盤,每個環節皆蘊含傳承意涵與哲理。泰人依循時令選擇食材,運用草藥植物入饌,不僅追求味覺均衡,更兼顧養生之道。料理過程中注重「五味平衡」——酸、甜、鹹、辣、苦——展現了泰國飲食文化的核心精神:調和與共存。

泰國學者指出,飲食文化不只是日常習慣,更是一種集體智慧。地方市場、家傳食譜與廟會宴席皆構成社會記憶,使料理成為連結世代的文化紐帶。泰國教育部與文化部近年亦積極推動「飲食文化遺產計畫」,透過紀錄片、教學課程與國際交流,讓年輕世代理解飲食背後的歷史脈絡。

在全球化浪潮中,泰國餐飲業展現強勁成長動能。據觀光與體育部資料,全球已有超過20,000家泰國餐廳,分布於超過100個國家,為國家形象加分。海外泰餐館不僅提供料理,更成為文化外交的前哨,透過一道道佳餚傳遞「微笑之國」的好客與溫情。

「泰食軟實力」的影響已擴及多層面。首先是經濟推力:餐飲與農業出口產業相互帶動,帶來穩定外匯收益。其次是旅遊效益:愈來愈多旅客以「美食之旅」為目的前來泰國,體驗地道料理、參加烹飪課程,促進地方觀光。最後是文化交流:外國人透過泰食認識泰國,進而了解其信仰、藝術與生活方式。

泰國政府也視飲食文化為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策略之一。除了推動泰食認證計畫與烹飪人才培訓外,還計劃整合地方特色食材與旅遊資源,發展「美食經濟圈(Gastronomy Tourism)」模式,期望在傳統文化與現代市場之間取得平衡。

綜觀而言,泰國料理早已超越飲食層面,成為連結文化與經濟的重要橋樑。以冬蔭功為代表的泰食,不僅展現民族智慧,也象徵一種「以味傳心」的文化自信。未來,隨著泰食軟實力持續深化,勢必將為泰國在國際舞台上創造更多可能。

圖片來源:PRD News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