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Bangkokbiz
圖片日期:2025年9月 27 日
(台泰時報9月27日電)泰國正面臨塑膠垃圾持續增加的挑戰,工業界呼籲政府將回收列為國家層級議程,以緩解環境與經濟壓力。
泰國工業總會(Federation of Thai Industries, FTI)塑膠工業組主席蒂提塔姆·蓬帕南甘指出,泰國塑膠產業雖因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出口,逐步轉向東協市場,但塑膠廢棄物管理仍是核心問題。他表示,若缺乏完善的回收系統,塑膠垃圾將持續累積,衝擊自然環境與社會。
目前泰國塑膠使用集中於包裝,占比約四成,其次為電子零件與建材。2022年回收率僅18%,近期雖提升至22%,回收再利用量約七十萬噸,但整體仍顯不足。蒂提塔姆強調,回收成本普遍高於新料生產,若沒有政策與技術支持,回收難以形成規模,無法有效降低垃圾量。
PPP Plastics協會執行長威拉·坤勒察吉表示,泰國在2016至2017年間曾被列為全球第六大塑膠垃圾入海國,反映問題嚴重。他指出,目前國家計畫每年回收五萬噸塑膠,並在曼谷農銜地區及東部經濟走廊推動相關計畫,以提高處理效率。
威拉指出,政府於2021年禁止進口塑膠廢棄物的決策具有關鍵意義,因國內垃圾量已相當龐大。他建議政府應加強垃圾分類與教育,並支持企業開發回收技術,以建立完整的循環經濟。
業界認為,回收推動需要政府、企業與民眾共同合作。若能減少一次性塑膠使用並擴大回收,將能減輕環境壓力並帶動產業投資。
目前部分零售與製造業已開始導入回收材料,但規模有限。專家建議應建立再生塑膠標準體系,並與國際市場接軌,以符合全球供應鏈的永續要求。
工業總會強調,塑膠產業轉型不僅關乎環境,也涉及經濟競爭力。若回收能成為國家戰略,將有助於泰國在區域及全球市場中維持優勢,同時減輕環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