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泰時報11月8日電)美國就業市場出現放緩跡象,根據人力資源顧問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最新報告指出,今年前10個月美國企業宣布裁員人數累計達109萬9,500人,較去年同期增加65%,並已超越2024年全年的裁員總數,反映出勞動市場明顯降溫。
報告指出,今年10月單月裁員人數達15萬3,074人,為近20年來最高水準。企業給出的裁員主因分為四項,分別為降低成本、人工智慧(AI)取代人力、經濟環境疲弱,以及企業關閉或結構重整。
其中,「降低成本」為首要原因,僅10月即造成5萬437人失業;其次為AI帶來的自動化轉型,導致3萬1,039個職位遭撤銷。統計顯示,自年初以來,AI相關的職位調整累計已達4萬8,414個。
第三個原因為經濟放緩與市場不確定性,導致本月再減少2萬1,104人,累計今年以來因經濟因素裁減人數已超過22萬9,000人。至於企業關閉、門市與工廠停業,則使10月再減少1萬6,739名員工,今年累計達16萬1,391人。另有超過7,500家企業在10月宣布進行組織調整,全年累計逾10萬8,000家。
此外,美國政府推動的「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簡稱DOGE)計畫,被視為掀起公部門裁員潮的導火線。該部門由總統川普上任後成立,旨在提高政府效能,但根據統計,其政策已導致29萬3,753個職位遭撤銷,涵蓋聯邦政府員工及承包商。分析指出,若包含間接影響的私營部門與非營利組織職位,DOGE計畫可能衝擊近百萬個工作機會。
堪薩斯州威奇塔州立大學教授海利(Usha Haley)指出,DOGE計畫所引發的裁員多屬結構性重整,預期將對公部門產生長期性、甚至永久性的影響。
裁員潮並非美國獨有。英國方面,根據法律顧問公司TWM Solicitors的統計,企業集體裁員計畫在2025財政年度增加5%,總數達3,715件,涉及約26萬7,800名員工。製造業受影響最大,相關裁員計畫年增12%,而公部門、教育與醫療單位則成長近兩成。
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亦面臨製造業危機。汽車產業與供應鏈企業,包括福斯(Volkswagen)、賓士(Mercedes)、博世(Bosch)、ZF、保時捷(Porsche)、福特(Ford)及奧迪(Audi),近期相繼宣布縮減人力。EY顧問公司研究顯示,過去一年德國汽車業已有逾5萬名員工失業。
福斯集團計畫全球裁員3萬5,000人,其中約8,750人位於德國本土,並將同時降低薪資約20%。福特則宣布關閉薩爾路易(Saarlouis)汽車廠,7,000名員工中僅保留1,000人負責工廠拆除作業。該公司位於科隆的主廠仍有約1.1萬名員工,但管理層已透露,未來仍將推動大規模人力調整。
全球汽車零件供應商龍頭博世,也預計裁減2.2萬人,自去年以來累計已裁撤9,000人,今年9月再增加至1.3萬人。市場分析普遍認為,AI導入與產業轉型將使歐美企業裁員趨勢持續延燒。
圖片來源: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