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故居爭議再起 政府推動古蹟保存

(台泰時報11月5日電)新加坡政府宣布,計畫將已故前總理李光耀(Lee Kuan Yew)位於奧斯里路38號(38 Oxley Road)的故居登錄為國家古蹟。此舉雖被視為保存國家歷史的重要一步,卻再度引發李氏家族內部的長年爭議。

新加坡文化遺產局(National Heritage Board)與土地管理局(Singapore Land Authority, SLA)3日發表聯合聲明指出,若登錄程序獲核准,該處將歸屬國有,用於公共保存與教育用途,未來可能改建為歷史紀念公園。當局強調,該地不得作為私人住宅或商業開發用途,以確保其歷史意義得以延續。

這項決議是自李光耀於2015年辭世後,李家兄弟姊妹多年紛爭的最新進展。李光耀長子、前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主張應由政府依國家利益決定該屋未來用途;次子李顯陽(Lee Hsien Yang)與長女李瑋玲博士(Lee Wei Ling)則堅持依父親遺願拆除舊宅。

奧斯里路38號住宅為一層樓平房,建於1898年,是李光耀與早期政治夥伴於1950年代籌劃新加坡建國藍圖的聚會場所,象徵著國家從殖民地邁向獨立的歷史階段。儘管李光耀在遺囑中明確表達希望於逝世後拆除該屋,政府表示,古蹟登錄不必保留完整結構,將考量多種保存方案,包括僅保留部分區域(如餐廳)或以紀念形式重建,並將參考2018年國務委員會報告中的建議。

文化、社區與青年部代理部長尼歐大衛(David Neo)已同意文化遺產局的建議,並正式通知現任屋主李顯陽。根據通知,李顯陽可於11月17日前提出書面異議。

李顯陽於2015年自兄長手中購得該宅,他隨後在臉書發文批評政府的決定,指稱這等同於「拒絕執行父親的遺願」,並指控人民行動黨(PAP)政府「踐踏李光耀明確的個人意志」。

此案在新加坡社會引發熱議。部分學者與民眾認為,該住宅具象徵性價值,應作為國家歷史教育的一環予以保存;另有聲音認為,尊重李光耀遺願才是真正的歷史敬意。政府表示,將在廣納意見後再作最終決定,平衡歷史保存與個人遺囑之間的考量。

圖片來源:Thai P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