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泰時報11月4日電)泰國觀光與體育部最新報告指出,2025年泰國旅遊人次預計將較去年減少超過7%,主因為國際航班票價上漲、旅客偏好轉向鄰近且平價目的地,加上全球通膨與地緣政治不穩定等因素,導致跨國旅遊需求受限。此趨勢顯示泰國觀光產業在疫情後的復甦之路仍充滿挑戰。
官方統計顯示,截至10月26日,泰國共接待約2,625萬名國際旅客,較2024年同期下降7.25%。雖然入境數據仍具規模,但與政府原訂3,500萬人次的年度目標存在落差。泰國央行已下調全年預測至3,300萬人次,反映觀光成長動能不如預期。
觀光業長期是泰國經濟的重要支柱,疫情前貢獻國內生產毛額(GDP)近600億美元,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然而,隨著全球旅遊成本上升與旅客行為轉變,泰國正被迫重新檢視旅遊政策與市場策略。
根據資料,馬來西亞仍是泰國最大客源國,2025年前10月共有約380萬人次入境;中國以372萬人次緊追其後,黃金週期間帶動普吉島與曼谷旅宿短暫回溫。不過,來自南韓、印度及美國的旅客人數則停滯或下滑。業界分析,機票價格上升及鄰近國家旅遊吸引力提升,使泰國競爭力受壓。
同時,飯店與觀光設施的復原速度亦受供應鏈瓶頸影響,部分新建旅館工程延宕,使接待能力未能完全恢復。第三季全國旅館平均住房率僅約65%,部分觀光城市出現人力閒置與收益下降現象。
在地緣政治與全球經濟不穩定背景下,歐美遊客縮減非必要旅費。美國升息與歐洲能源成本上漲,使消費者支出保守。雖然泰銖走弱有利出口,但也降低了泰國對價格敏感型旅客的吸引力。
環境與基礎設施問題亦成為觀光瓶頸。蘇凡納布機場尖峰時段常出現壅塞,海洋污染與過度開發問題引起關注。政府近年推動「質量取向」政策,強調吸引高端旅客與永續旅遊,包括落實免簽措施、發展養生與生態度假村等,但業界認為短期內難以彌補旅遊人數下滑帶來的經濟缺口。
觀光業對泰國服務業與地方經濟影響深遠,從街頭攤販到南部高級度假村均受波及。分析指出,若未加速改善旅遊基礎設施與市場多元化,泰國恐難重返2019年創下3,980萬人次入境的高峰紀錄。
不過,官方仍展現樂觀態度。觀光與體育部正推動年底節慶宣傳與簽證優惠方案,並以高鐵與交通建設強化區域連結,藉此吸引更多境內外遊客。未來將以「少而精」策略為主軸,聚焦高消費旅客及深度文化體驗市場,促進永續發展。
專家指出,泰國若能結合生態、文化與健康導向旅遊,有望建立新品牌形象,吸引追求高品質與環保體驗的新世代旅客。儘管前景仍具不確定性,但憑藉豐富自然資源與文化底蘊,泰國觀光業仍被視為國家經濟復甦的重要支柱。
圖片來源:AI 圖片日期:2025年11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