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泰時報11月2日電)泰國普吉府於本週召開「公私部門聯合經濟問題委員會」年度首次會議,由普吉府長薩南薩(Saran Sak Srikhruenate)主持,相關政府單位與民間企業代表出席,共同檢討多項地區發展計畫,其中包括延宕多年的「普吉海上交通計畫」(Boat Taxi Project),旨在以船舶運輸替代陸路交通,以紓解旅遊旺季的道路壅塞問題。
該計畫構想提出已逾十年,但因安全與執行層面受限,遲遲未能推進。主要挑戰包括季風海象不穩、碼頭設施不足及交通銜接問題。部分意見建議先開放局部航線測試,另有主張認為應建立全島環狀船運系統,仿效曼谷昭披耶河渡輪模式,提供居民及遊客便利通勤。
根據最新進展,普吉海事辦公室於去年10月28日成立「水上運輸發展工作小組」,專責審議船運交通方案。首階段將以「西里納國家公園(Sirinat National Park)至芭東(Patong)」為示範路線,全程約30公里,船速25節,航程約30至40分鐘,較現行公路交通平均1至1.5小時顯著縮短。
計畫初期將利用現有港口設施試行,包括西里納國家公園內的臨時碼頭及芭東的浮動碼頭(Floating Dock),並設置旅客候船區、接駁路線及交通資訊系統。起點位於普吉機場後方,需與地方政府及航空管理單位協調,以確保旅客轉乘順暢。
海事辦公室指出,試航期原定於今年10月啟動,但因西岸季風及惡劣天候影響,預計延至11月中旬進行測試,以評估可行性與安全性。
普吉府旅遊業聯合會主席蘭西蒙(Rangsimon Kingkaew)表示,應將安全作為首要考量,特別是即使非雨季期間,仍可能出現突發性暴風雨,建議透過試航了解實際限制與法律程序,例如接駁車輛與渡船營運許可等。
普吉府商會秘書長查隆(Charan Sangsarn)補充,該計畫雖具創新,但投資風險高,仍需市場與天候條件配合。他認為海上計程船為一項潛在的交通替代方案,其成效須經實地運行驗證。
普吉城市發展公司董事長維塔(Vite Uppatising)指出,遊客若需多次轉乘,便利性將受影響,建議同時評估從機場至碼頭、碼頭至目的地的整體通行時間,確保不劣於現有陸路交通。
普吉旅遊業協會副會長薩拉育(Sarayut Mallam)則關切價格與後續接駁問題,表示若一家四口船票需2,000泰銖,仍須支付從碼頭至飯店的計程車費,恐降低吸引力,建議政府同步規範出租車收費,維護遊客體驗。
他強調,項目若未完善安全與管理,恐影響普吉形象;若車行仍為較穩定選擇,則應改善道路交通效率,以保障居民與遊客便利出行。
圖片來源:Matichon 圖片日期:2025年11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