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s://moneyandbanking.co.th/2025/196699/
圖片日期:2025年9月 12 日
【本報訊】泰國國會近期出現三股主要勢力,形成藍、橙、紅三方對立局面。執政一方由「泰自豪黨」(Bhumjaithai Party)領導,橙營「人民黨」(People’s Party)依法擔任反對黨領袖,而紅營「為泰黨」(Pheu Thai Party)則宣布不承認現行框架,自稱「真正的在野黨」,使國會政治生態更為複雜。
依據憲法規定,反對黨領袖須由國會中最大非執政黨黨魁出任,負責監督及制衡政府。但在實際運作上,藍營「泰自豪黨」目前掌握170席,結合小黨組成少數政府;橙營「人民黨」及盟友「為公義黨」共143席;紅營「為泰黨」則與其他5黨合計153席,並主張獨立運作。
國會總理投票成為轉折點。橙營領袖納塔蓬·倫潘亞武吉(Natthapong Ruangpanyawut)帶領143名議員支持藍營黨魁阿努廷·查恩維拉古(Anutin Charnvirakul)出任總理,促成少數政府誕生。此舉引發紅營不滿,為泰黨遂宣布不擔任國會反對黨領袖,並定位自己為「真正的在野」。
為泰黨籍國會議員阿迪森·皮昂蓋(Adisorn Piangkate)批評人民黨支持政府是「扶持藍營的靠山」,強調為泰黨將獨立扮演監督角色。這番表態令人民黨陷入壓力,一方面希望推動進步法案,一方面又遭質疑立場搖擺。
紅營近期頻以不出席會議方式,迫使人民黨承擔維持法定人數的責任,並醞釀提出不信任案,針對藍營少數政府及相關部長展開攻擊。藍營則在少數席次下努力維持穩定,避免引發新的爭議。
政壇觀察認為,藍、橙、紅三派相互牽制,使國會效率下降,政治對立加劇。若僵局持續,泰國政治恐進一步陷入脆弱與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