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壓力升高 泰國恐遭降級

(台泰時報10月3日電)泰國財經研究機構警告,若政府未能及時強化財政紀律並控制赤字規模,泰國可能在2026年面臨國際信評機構調降信用評級的風險。

根據TISCO經濟策略研究中心(TISCO ESU)報告指出,若未來財政赤字持續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4%,且債務規模無法有效下降,泰國主權信用評級將承受壓力。當前泰國公共債務已達GDP的64%以上,預估2026年將接近70%的債務上限。

此前,泰國央行總裁經濟學者已公開表達憂慮,認為政府財政收入增長趕不上支出,使財政永續性受到挑戰,恐導致信評遭下調。今年6月,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雖維持泰國評級於「BBB+」,但將展望由「穩定」下調為「負向」,反映財政風險升高。穆迪(Moody’s Ratings)亦於4月率先將泰國展望調降至「負向」。

前泰國央行總裁巴薩(Prasarn Trairatvorakul)表示,信評機構的動作實為警訊,顯示泰國需盡速處理公共債務上升與經濟成長放緩的問題。他指出,當前政府支出快速增加,然而內需消費仍顯疲弱,因此不宜在此階段調高增值稅,否則恐抑制消費與復甦。

TISCO ESU高級經濟學家梅塔斯(Methas Rattanasorn)分析,當前國際市場已普遍預期泰國存在被降級風險。他指出,自新冠疫情以來,泰國已將公共債務上限由60%提高至70%,但目前債務佔比已逼近上限。若未來赤字持續高於GDP的4%,2026年公共債務比率恐突破70%,進一步衝擊投資人信心。

根據研究,信評調整不僅取決於數字,也涉及對政策透明度及財政紀律的信任。若泰國能提出中期財政計畫,例如明確規劃未來2至3年的赤字水準,並展現降低公共債務比率的決心,將有助於維持信評。否則最快在明年,最遲後年,泰國或將面臨降級。

目前國際貨幣基金(IMF)亦建議泰國應逐步削減赤字,將公共債務佔GDP比例降回接近60%。分析指出,若政府缺乏行動,市場恐擔憂泰國將持續調高債務上限,進一步削弱外資信心。

報告最後強調,政府即便短期內難以緊縮開支,也應及早與信評機構溝通,提出行動計畫,以避免信用評級遭下調對經濟與資本市場造成衝擊。

 

圖片來源:Thansettakij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