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促正名 挽回泰國好形象

(台泰時報11月4日電)泰國旅遊業界呼籲政府正視國際市場對泰國旅遊安全信心下滑的問題,強化形象修復行動,避免影響外國旅客入境意願。泰國旅遊業協會(ATTA)名譽會長兼顧問席西瓦(Sisdhiwat Cheewarattanaporn)指出,當前泰國觀光產業雖逐漸回溫,但國際旅客仍對安全與法治問題存疑,若政府不採取具體措施,恐導致觀光市場進一步萎縮。

席西瓦表示,泰國旅遊市場不能任其自然發展,因部分外界仍對旅遊安全抱有疑慮,尤其近期發生多起涉及外籍旅客的違法事件,使外界對泰國形象產生負面觀感。他強調,政府應由安全相關部門主導,並由總理親自宣布明確行動計畫與成效指標,展現決心,以穩定旅客信心。

他指出,雖然整體上泰國旅遊環境仍具安全性,但少數違法者卻嚴重破壞形象。例如部分非法導遊恐嚇外國團客強迫購物、詐取利益,此類行為應依法嚴懲,不得寬貸。席西瓦呼籲政府應對相關人員採取最嚴格刑罰,並禁止入境,藉此向國際展現泰國維護觀光秩序的決心。

他進一步指出,令人痛心的是部分外國人認為「在泰國有錢就能為所欲為」,此觀感反映出執法不彰與貪腐疑慮。席西瓦引述前總理阿披實(Abhisit Vejjajiva)在協會會議上的談話指出,詐騙集團與跨國「灰色資金」問題若沒有「內部共犯」配合,難以在泰國生根。現階段已是必須「清除灰色勢力」的關鍵時刻,以免國家形象持續受損。

席西瓦強調,國家形象與安全信譽密切相關,若旅客對治安缺乏信任,即使宣傳再多也難以吸引觀光人潮。自2025年初以來,多起事件引起國際媒體關注,包括中國藝人遭綁架案等,雖最終獲救,但外界信心已受衝擊。潛在旅客因此卻步,使觀光復甦步伐放緩。

他並指出,無論政府由哪個政黨領導,都應將觀光視為經濟支柱。若觀光收入下滑,將牽動整體就業與外匯收入。近年來詐騙與跨國犯罪活動頻傳,加上網路詐騙與電話詐欺案件蔓延,已使國際社會關注泰國執法力道不足。部分跨國犯罪組織更將據點轉移至泰國,對外形象造成嚴重威脅。

席西瓦呼籲政府應與周邊國家及國際機構合作,展開跨境執法行動,嚴厲打擊詐騙與非法集團,重建外界信任。他強調:「若不從根本清除問題,泰國的觀光品牌將難以恢復,並可能面臨長期經濟風險。」

圖片來源: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