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泰時報10月12日電)國際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一顆位於距離地球約620光年的系外行星,其質量成長速度驚人,正以每秒約六十億公噸的速度吸收周圍氣體與塵埃。該研究刊登於《天體物理學期刊通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2025年10月10日出版的最新一期。
根據報導,這顆行星名為 Cha 1170-7626,位於南半球變色龍座(Chamaeleon),早在近20年前即被發現。它並非圍繞恆星運行,而是一顆「自由行星」,質量為木星的五至十倍。近期觀測顯示,它正迅速膨脹並吸積周遭物質,創下目前所知行星吸積速度的最高紀錄,甚至超越許多仍有母星的系外行星。
義大利巴勒摩天文台天文學家維克托·阿爾門德羅斯—阿巴德(Victor Almendros-Abad)指出,Cha 1170-7626 的吸積現象前所未見,顯示其可能仍處於早期成長階段。「我們想了解它的演化歷程,這顆星體或許原本環繞著一顆恆星,後來被重力拋離,或是像恆星一樣,從氣體雲自行塌縮形成。」他說。
研究團隊於2025年初利用智利的超大型望遠鏡(VLT)觀測此行星及其周邊的行星盤,分析其紫外線、可見光及紅外線輻射。4月至5月的觀測顯示其吸積速度穩定,但6月底開始的光譜數據顯示,其吸積活動劇烈上升,磁場內的物質流動加速,形成明顯的能量噴流。
進一步的觀測由VLT與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於7月至8月期間共同完成。結果顯示,該行星的物質吸積速度比數月前提升約八倍,表面與周圍塵氣的溫度亦同步升高。科學家並首次在行星盤中偵測到水蒸氣信號,顯示其外層氣體正被高溫蒸發。
阿爾門德羅斯—阿巴德指出,Cha 1170-7626 的演化方式異常快速,與年輕恆星的爆發成長相似,暗示其可能是介於恆星與行星之間的「過渡型天體」。他表示:「這樣的現象在行星中極為罕見,這次發現有助我們理解自由行星的形成過程。」
研究團隊亦回溯分析2016年的觀測數據,發現該行星當時就曾周期性吸收高能輻射,顯示其吸積行為並非偶發。科學家預計將於年底再度進行觀測,以確認這一現象是否持續。
阿爾門德羅斯—阿巴德強調,單次觀測仍不足以描繪完整過程,未來將需長期監測,以判定這種暴食式成長是否是自由行星普遍現象。若確認無誤,這將改寫天文界對行星誕生與演化的理解。
圖片來源:Bangkok Biz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11日